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黄红缨 拓荒种茶织就百姓致富梦

2025-03-13 14:07:2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鹤霖 王家梁 

在贵州这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是乡村振兴的领路人,是科技创新的探索者,是教育战线的守望者,是基层治理的耕耘者,也是新时代的追梦者。她们以柔肩扛起责任,以坚韧书写担当,在时代浪潮中绽放出铿锵玫瑰的夺目光彩。她们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诠释着“半边天”的力量与温度。

3月1日,全国妇联在北京举行大会,表彰了10名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贵州黄红缨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红缨位列其中。这位来自湖南醴陵的女性,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深沉的社会责任感,在贵州瓮安的土地上书写了一段从茶山拓荒到带领乡亲致富的传奇故事,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楷模。

2011年,黄红缨开启了一场漫长的农业项目考察之旅,足迹遍布全国12万余公里。最终,她将目光锁定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建中镇的果水村。彼时的果水村,是省级一类贫困村,无水、无电、无路、无网络,贫困程度超乎想象。但同样来自革命老区湖南醴陵的黄红缨,却在这里感受到一种特殊的亲近,她决心在此创造奇迹,改变当地的贫困面貌。

2012年,黄红缨带领团队在瓮安县建中镇创办了茶园。创业初期,困难重重。拓荒阶段,黄红缨与乡亲们一起,顶着烈日、冒着风雨,开挖掘机、扛锄头、握柴刀,在杂草丛生的荒山中开挖荒山、劈山修路、掘洼为井、碎土为田、围坎成园。然而,由于经验不足和水土不服,第一批价值上百万元的黄金芽茶苗折损殆尽,70%的茶树焦枯死亡,这让黄红缨欲哭无泪。但她没有被困难打倒,凝聚巾帼之力,继续在这片土地上追逐梦想。

历经十多年的努力,黄红缨带领团队将45座荒山开辟成了35公里阡陌纵横、1.2万亩梯田交错的茶园,为当地提供岗位1800余个。公司通过开办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班,已结业输出产业工人和职业农民5000余人,其中农村留守妇女比例达83.6%、实现人均年增收12000余元,带动建档立卡脱贫户309户983人实现自主增收。让当地农村妇女既能在家门口就业,又能照顾老小,真正实现绿了荒山富了群众,曾经的深度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了贵州省最美乡村,实现了“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美好愿景。

在回忆起创业之初的举步维艰时,黄红缨目光坚毅地说:“咱们中国有句古话叫‘穷则思变’,穷极了的地方、穷怕了的乡亲,身上是憋着一股子劲的,他们敢想、他们肯干、他们比任何人都渴望过上好日子,这就是我们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有生力量。”

在茶园发展过程中,黄红缨面临着当地村民的不信任。为了取信于民,她每天从银行提取现金兑换零钱,按时付清茶农的劳务费。从最初的日结工资,到后来村民主动提出月结,黄红缨用实际行动让茶园真正“种”进了村民们的心里。2021年4月,黄红缨将户口从湖南迁到了瓮安,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黄红缨深知,要推动产业升级,创新方式拓宽群众增收路,培训是关键。“我送几条鱼给村民们只能解一时之饥,我更愿意教他们打水池子、养鱼、捕鱼。”黄红缨说,农村的发展离不开产业带动,不然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黄红缨注重对茶农的技能培训,不断地帮助群众提升思想意识、务工技能、就业层次,授课老师既有贵州省茶叶研究所的博士,也有基层技术人员,培训内容既实用又前沿。

多年来,黄红缨专注茶树栽培技术研究、产品质量提升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主持或参与多项科研课题,获得 2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在茶叶加工环节,黄红缨大力引进先进的制茶设备,如连续化杀青机、智能化发酵控制系统等,并对传统制茶工艺进行优化升级。她所打造的茶园园区和产品通过了583项欧盟有机、中国有机、HACCP等质量体系认证,选育、推广的贵州绿茶新品种——黄金芽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被外交部选为国礼茶。

黄红缨的努力和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她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第四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

“获此殊荣,满心感动与感恩。这不仅是对我的褒奖,更是对投身乡村振兴姐妹们的认可。”黄红缨说,扎根贵州十三载,她与团队从零打造高标准有机茶产业,现带动近两千人就业。

从最初创业、动员农民参与、就业增收到村民对茶园的价值认同……,走到今天,黄红缨付出了很多努力,才将这一片贫瘠的土地捂出了温度,她用自己的坚持和奋斗,诠释了新时代女性的担当与力量,成为广大女性学习的榜样。

编辑:张楚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