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鹤霖 王家梁 通讯员 冯薇
芳菲三月,巾帼如歌,司法之花,灼灼其华。在法槌起落的庄严瞬间,在卷宗累叠的静谧角落,有这样一群女性,以法律为剑,以正义为盾,在司法的舞台上绽放着独特的光芒。她们是谁?是如何在职业生涯中披荆斩棘,实现人生梦想的?走进她们的世界,聆听追光、追梦、追寻正义之路的故事,感受那份对法律不变的敬仰和为民司法的深情厚谊。
陆梅:追光路上,看她如何铸就巾帼法官的荣耀篇章
聆听陆梅的故事,她的励志人生让人真切感受到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深刻含义。
现任贵州省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立案一庭庭长、四级高级法官陆梅,在十八岁那年中专毕业后,经过不懈努力拿到了大学本科学历,后来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黔南中院。看到法院人才济济,她仍不甘落后,接着在贵州大学修了硕士研究生学位。为了备战司法考试,她白天工作晚上学,伏案已是三更夜,抬头天幕已见白,就这样日复一日……
最终,通过720多个日日夜夜的不懈拼搏,陆梅又成功了!捧着烫金的法律执业资格证A类,陆梅的眼泪禁不住奔涌而出……
2025年,是她迈入法院工作的第19年,经手了数千起案件,查找证据、厘清关系、做调解、写判决……这是法官工作琐碎的日常,陆梅却甘之如饴。
2024年初某一天,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大厅,数十人一下涌了进来,引起围观。经了解,是黔南州某公司由于业务收缩,开除了40多名员工,于是,被开除的部分员工针对经济赔偿金的问题来到黔南中院,要“讨个说法”。
陆梅第一时间进行接访。
一边是心中有怨的员工,另一边是态度强硬的企业。这类纠纷问题颇多!怎么处理?考验着办案法官的智慧!
破局点在“信任”二字。
“既要依法保障员工合法权益,也要让企业甩掉包袱良性发展。法律为大家撑腰!”陆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一方面她积极联动州人社局、都匀市人民法院等相关部门制定从诉前调解、仲裁、诉讼等全过程化解的方案,依法保障员工、企业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主动找员工、企业协商,促成问题解决。尽管调解工作推进十分艰难,但陆梅并没有灰心,她以真心换实意,几经周折,努力达成了调解。后来,公司陆续兑现了补偿金,所有的案件也全部调解成功。
一路走来,她在工作中总是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做冲在第一线的人。由于业务突出她先后被评为“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全省法院先进个人”“全省法院书记员业务标兵”,并连续多年荣获“全州法院先进个人”“全州优秀公务员”和“优秀共产党员”,特别是书桌前的那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挂牌,这是镰刀铁锤的分量,她用自己的勤奋和执着,诠释了一名新时代女法官为民司法的真谛与情怀。
张莲莲:追梦法庭,从翩翩少女到巾帼法官
“现在宣判!”
时间回到2022年10月20日上午,龙里法院新任员额法官张莲莲敲响了她作为法官的第一“槌”。
“第一次坐在审判席、第一次着法袍、第一次庭审、敲响第一槌,这一声‘砰’如此沉重,我深深感受到了法官肩上沉甸甸的责任。”聊起人生第一个庭审,张莲莲记忆犹新。从那刻起,转变的是角色和岗位,而不变的是她对法律的敬仰和为民的初心。
回忆工作初期,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她来说,第一次接触与法律有关的工作,即新奇又充满挑战。在人民法庭工作期间,张莲莲很幸运地遇到了可敬可亲、亦师亦友的“引路人”,耐心指导、倾囊相授,帮助她工作渐入佳境,也大大激发了她对法律的兴趣。怀着对法律的敬仰与对法官职业的崇敬,经过不懈努力,顺利通过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如愿成为一名法官。
如今,端坐审判台上的她,每一次发问总能切中要害,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走到被害人中间的她,又变得耐心细致,善解人意;每一起案件背后,总少不了她对审判规则的思考与探索。
面对很多涉婚姻家庭案件,她说往往是“当局者清、旁观者迷。”要化解双方的矛盾,只有用心、用情与当事人沟通,才能真正了解纠纷产生的原因,有效解决问题,减少彼此之间的感情隔阂和矛盾对抗,实现家庭矛盾的实质化解。
面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理,她坦言:“这不仅是对法律的执行,更是对教育的延伸。”法律惩罚是手段,教育挽救才是目的。通过审理,不仅要追究责任,更要帮助未成年人认识错误,改正行为,重新融入社会。
……
“常怀敬畏心、责任心,慎之又慎,努力办好每一件案件,不容任何失误。”目前,张莲莲作为龙里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经常提醒自己,审的不仅是案子,也是他人的人生,更是自己的人生。
从翩翩少女到巾帼法官,从青春逐山海到职责恋使命,从纸上得来终觉浅到绝知此事要躬行,她将法律的睿智、理性与女性的柔韧、感性融为一体,既有一身侠骨也怀一腔柔情,真正做到了让正义不缺席,让温暖可触及。
蒙胜翠:追寻正义,在水乡大地上绽放“法治之花”
“‘90后’、干练、果敢、调解达人、全能妈妈……”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中和法庭庭长蒙胜翠拥有着众多标签,但她清醒如初:“我是水族人民培养的水族法官,我要用我的专业知识反哺水乡大地,捍卫公平正义。”
被问及当初为何会选择当法官时,蒙胜翠感慨,当年父母外出务工,因缺乏法律意识,不懂得保存证据,导致没拿到工资,让她深感父母的不易。所以,那时她便萌生出要学法律的想法,立志要为像父母一样在困境中无助、在权益受损时迷茫的弱势群体伸张正义。就这样,蒙胜翠怀揣着弘扬正气、匡扶正义的法律梦想,走进了法治世界。
随着水族地区外出务工群体增多,为解决离乡群众讨薪的困境,她多次联合驻安、驻常调解员对群众追讨农民工工资的案件进行线上调解,并跟踪、督促履行。在2024年,在她办理了30件劳务纠纷系列案中,她正用自己的力量最大限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近年来,水族妇女家庭地位以及维权意识的提升,各类家事纠纷不断涌现,家事纠纷化解难度不断加大。妻子怀疑丈夫出轨起诉离婚、夫妻因感情不和闹离婚、小两口因孩子抚养大打出手……蒙胜翠发挥女性特有的柔韧、细腻优势,耐心做好家事纠纷调解工作,帮助很多濒临破碎的家庭得以重回正轨。
“法官,我们夫妻回到安吉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现在夫妻关系慢慢缓和了”。这是在安吉务工的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群众潘某给中和人民法庭蒙胜翠法官打来的电话。
因潘某长期在安吉务工,照顾不了家庭,除了按时寄钱回家外,对爱人和孩子关心极少。夫妻两人常年分居,又不善于沟通,日积月累矛盾增多,潘某妻子便向中和人民法庭起诉离婚。
“案件受理后,我在调解过程中了解到夫妻二人感情并未破裂,对家庭生活还抱有期望,只是彼此之间的沟通方式出了问题。”最后,在蒙胜翠的调解下,潘某妻子撤回了离婚诉讼。为了家庭稳固,潘某也带着妻儿举家到安吉生活。
作为一名水族法官,蒙胜翠还结合本地水族群众讲传统、重习俗,蒙胜翠就借助“水书先生”“绣娘”的智慧与经验,将水家文化习俗与现代法治精神相融合,通过开展“水语法庭”“布依语法庭”巡回审判,联合“水书先生”等乡贤参与矛盾纠纷调处,成立“绣娘调解室”、组建“水乡巾帼调解队伍”等,开展多方联动,实现情理法融合,促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对于蒙胜翠而言,捍卫公平正义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种厚植于心的信念和追求,她从点点滴滴都展现了一名新时代人民法官的新风貌。如今蒙胜翠依然奔走在广袤的水乡大地上,用责任和担当书写着对法院事业的热爱……
在法治的田野上,她们是播种者,用法律的种子孕育着公平与正义的果实;在司法的天平上,她们是守护者,用精准的裁量维护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她们以不同的姿态,共同诠释了新时代女法官的风采。如今,她们正用智慧与汗水,浇灌着新时代最绚烂的“正义之花”。
编辑:张楚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