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王桂芬:户籍窗口的“活计算器” 群众心中的贴心人

2025-02-26 15:04:04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鹤霖 王家梁

身份证办理、户口迁入迁出、出生入户、户口补录……在贵州省六盘水市公安局钟山分局黄土坡派出所,面对群众的各种咨询,王桂芬就像电子计算器一样,群众输入问题她立刻就能给出答案。

22年间,她办理业务超10万次,解决500余个户籍难题,群众满意度100%。

她说:“我只是办好分内事。”

1996年,刚参加工作的王桂芬,被分配到六盘水市公安局钟山分局钟山派出所(现为黄土坡派出所),当时的钟山派出所辖区总人口数7.8万人,流动人口1万余人,迁入迁出户口日均40人次,由于工作体量大,作为新警的她,切身感受到了什么叫“手足无措”。

为提升业务水平,王桂芬每到空闲时间,学习一条又一条政策,积累整理做好户籍工作的务实经验和方法。这一干就是数十年,后因户籍业务突出,王桂芬被省公安厅抽选到户籍业务培训班授课,成为全省户籍民警的榜样。

从第一代黑白身份证到现在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从高高的服务台到现在的敞开式服务、舒适的等待区;从各项手续繁琐的业务到现在的“最多跑一次”“错时服务”“延时服务”甚至“零次跑”,逐步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王桂芬见证着窗口服务的时代变迁。

“王姐既是师父也是大姐,她带我们很细心。户籍办理有什么漏洞能一眼看出,也会言传身教与群众打交道的方法,现在我都还用着她的方法呢。”黄土坡派出所户籍窗口警务助理吕玉莲说道。

“我很热爱我的工作,能为群众解决问题,让我很有成就感。”这就是王桂芬在繁琐而枯燥的户籍岗位中坚守一年又一年的“秘诀”。

一天,一位大爷颤颤巍巍地走到户籍窗口前,想要办理户口迁移。王桂芬见大爷年事已高,便让他坐在休息区,申请、填表、签字一系列流程,都由王桂芬帮助老人办理完成。

业务办理完成后,70多岁谭大爷起身向户籍台的民警们微微鞠躬以表感谢,大家立刻站起身回礼。

这一幕,深深刻印在了王桂芬心里,直至今日。而这样一个又一个感动的瞬间,王桂芬如数家珍,成为她面对困难最坚实的动力。

黄土坡派出所作为城区派出所之一,户口迁入迁出量大,遇到户籍难题相对更多。在王桂芬看来,“越是困难越要帮助群众解决,才能实现工作的意义,完成人民群众对‘有困难,找警察’的期待。”

一次,一对夫妇到黄土坡派出所户籍窗口,咨询收养小孩落户的相关政策。王桂芬询问得知,这对夫妻曾在路边捡到婴儿,便领养回家,但手续不全,现在孩子上学考试急需办理户口,心急如焚,无奈之下找到民警寻求帮助。

接到求助后,王桂芬立即将情况上报至治安大队,并耐心指导夫妇俩准备相关上户材料。同时,根据《贵州省公安厅户籍管理规定》,开展实地走访调查工作,与多方联系沟通,并采集了孩子的DNA等必要的佐证资料。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王桂芬连续跑了一个多月,提交资料十余次,最终,王桂芬成功帮助夫妇俩解决了孩子的户口问题,为这个特殊家庭送上了一份珍贵的“礼物”。  

2018年,王桂芬从户籍民警调整为内勤民警,她将工作的交接棒交给徒弟吕玉莲,在户籍岗位上交出了“完美答卷”。在随后6年的后勤保障工作中,王桂芬一如既往尽职尽责,精心管理所内财务,保障民警办案经费依法使用无一错漏,保障800余次重大行动后勤供给,成为所里一线民警的坚强后盾。

从警以来,她先后被评为获省级文明服务标兵称号、全省优秀户籍民警、六盘水市五一巾帼标兵。2024年12月,在全省公安派出所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奖励中,因累计在派出所工作满二十年被省公安厅荣记个人二等功。

热爱,是一切问题的答案。繁琐而枯燥的户籍岗位没有消磨她的热情和真诚,反而让她在平凡的岗位上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也收获了组织给予的荣誉和群众给予的肯定。

编辑:张楚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