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安顺公安全面革新教育训练促“十变”

2025-02-11 10:18:16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鹤霖 王家梁 通讯员 石蓉蓉

群众看公安,关键看执法。公安工作的核心是执法工作,执法工作的核心在于执法能力。那么公安民警如何提高执法能力?

基础和保障是教育培训,最优解方案是教育培训。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治安形势下,坚持系统观念,推动公安教育培训工作系统创新,形成内部合成、外部联动的工作格局十分迫切和重要。

为切实提升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贵州安顺公安深刻剖析教育培训中存在的“五个不适应”:与上级要求不适应。主要表现是培训量不足、培训质不高,针对性不强;与工作实际不适应。主要表现是工训矛盾突出,培训集中难、覆盖面窄;与基层需求不适应。主要表现是培训方法老套,形式单一,教不得法、学不得用;与实战要求不适应。主要表现是课程设置不合理,真考实训不落实,训战结合不够好;与体系建设不适应。主要表现是教育培训责任压得不实,未落实工作闭环。

安顺公安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转变理念、创新方法、强化手段、丰富载体,以深入实施“八大警务”为牵引,全方位革新教育训练工作,积极探索“12345”教育培训工作路径:建设“教学研练战”一体化教育培训工作机制;狠抓“驻点送教”和“安警训历”2个载体;紧盯培训管理“严”、训练内容“实”、措施方法“新”3个重点;压实单位、领导、教官、个人4方责任;实现队伍政治素养、执法水平、履职能力、教学质量、作风建设5个大加强。

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在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中发挥好教育训练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实现了十个方面的转变。

“软指标”变“硬任务”。明确个人培训任务完成情况与晋职晋升、评优评先、目标绩效、公务员年度考核挂钩,教官授课质量、考核结果与个人年度考评、绩效、聘用挂钩,部门培训任务落实情况与目标绩效、领导责任挂钩。

“一家责”变“全警责”。通过周抽查、月调度、季通报压实部门、领导、教官、民辅警四类主体责任,明确职责分工,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打乱仗”变“一本账”。通过创建“安警训历”系统,做实“学、教、考、服、管”全流程,确保教育培训工作形成闭环。

“分散资源”变“集中资源”。通过整合政法、学校、武警、民政、应急管理、红十字会等单位基地资源、师资资源、教材资源、装备资源,变“闲置”为“常用”,变“个体”为“团体”,变“独享”为“共享”。

“填鸭式”变“点餐式”。通过驻点送教随警作战主动收集问题发现短板弱项,派单送教;采取基层点单、机关派单、教官接单、评比晒单“四单”做法,开展“点餐式”送教,提高教育培训质效。

“碎片学”变“系统学”。通过整合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长期学习与及时学习、基础性练兵与专业性练兵,实现教育培训整体谋划、系统推进。

“学理论”变“促实战”。结合“警情”“案情”开展实战化教育培训,实现语言教学变实战教学、文字教学变视频教学、室内教学变现场教学、流程考核变实战考核。

“执法难点”变“教学重点”。通过情指、法制、督察、信访等部门分析推送的执法“难点”“痛点”“热点”“薄弱点”“易错点”,开展“专题式”“研讨式”“案例式”“穿透式”教学,确保教有针对性、学有实操性。

“教学分离”变“教学相长”。通过随警作战、“两带来”、头脑风暴、座谈交流、问答课堂、案件复盘等方式,达到“以教促学、以学促练、以练促战”的目标。

“学用脱节”变“知行合一”。通过现场教现场考、摸底测试后“两计划”帮扶、模拟警情测试等方式将教育培训情况纳入大监督事项,监督组既督又教,解决学好用差、学而不用、不学不用等问题。

创新带来“十变”,“十变”显现成效。教育培训量显著增加,培训质效明显提升,培训种类、期数、人数、参训率、合格率等指标达到近五年最高。

公安民警通过法律职业资格、公安高级执法资格考试80人,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得到有效提升,在各类比武竞赛、实战演练中取得优异成绩。

编辑:张楚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