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鹤霖 王家梁 通讯员 王飞
近日,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诈骗案,被告人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0元,责令被告人唐某退赔各被害人经济损失。
据了解,唐某编造谎言,自称与某银行行长相熟,能够运作银行“调头”业务,即诱导贷款到期的贷款人先行偿还银行贷款,随后银行会再次放贷给贷款人,而其可从中获取高额“调头”利息。
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唐某以此为借口,先后多次向黎某等三位被害人多次行骗,骗取被害人资金共计人民币1069462元。所骗款项被唐某挪用于偿还个人债务、维持店铺经营以及日常开销,致使被害人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钱财,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构成诈骗罪。鉴于被告人具有自首情节、自愿认罪认罚、认罪悔罪表现良好,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从宽处理,遂作出如上判决。
法官说法:无论诈骗手段如何伪装,都难以逃脱法律的制裁。该案被告人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欺骗朋友,违背了最基本的道德准则,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警示着广大群众要时刻坚守道德底线。此类诈骗犯罪一方面让受害者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可能导致家庭破裂、生活陷入困境;另一方面破坏金融秩序的稳定,可能引发金融机构的信任危机。
广大群众在涉及金钱往来时,务必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承诺和所谓的“高收益”投资项目。要通过正规渠道了解金融知识和贷款政策,仔细核实相关信息,避免因贪图小利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编辑:张楚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