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杨晟:笃实勤学铸“法剑” 倾情为民砺“初心”

2024-12-23 17:18:5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鹤霖 王家梁 通讯员 李宇

“阿妹,千万不要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了。最近还有没有接到陌生电话?如果有,只要谈到钱,都不要信,有什么问题马上给我打电话,不能再犯糊涂了。”

“上次多亏了杨警官,我再也不相信这些骗子了。”

近日,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公安局玉山派出所所长杨晟在积极开展反诈宣传活动中,上演为群众耐心讲解防诈骗指南,引导群众擦亮识骗慧眼,谨防上当受骗的场景。

杨晟,男,现年43岁,本科文化,中共党员。自2005年投身公安工作以来,始终坚守岗位,现任瓮安县公安局玉山派出所所长。他曾荣获“三等功”,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并获得嘉奖,在公务员年度考核中也连续表现优秀。

从警多年,他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身作则,在本职工作中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在基层派出所,他勇于拼搏,善于钻研业务,通过深入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安管理模式,全力守护辖区平安。他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带领民辅警团结协作,全面推动派出所各项工作稳步向前。

如何让普法工作既贴近群众,又能切实解决辖区治安纠纷问题?这是杨晟长期思考的重要课题。

杨晟介绍说:“我们社区民警有‘七必访’任务,其中电信诈骗上门劝阻尤为关键。其余还包括案件和110警情回访;对无固定居所、无稳定职业、无收入来源以及投资失败、心理失衡、精神失常、生活失意、家庭失和、少年失管等‘三无六失’人员和特定对象的走访管理;排查、化解和处置容易引发民转刑或重大舆情的矛盾纠纷;走访辖区内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心社区内鳏寡孤独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巡查流动人口聚集、治安环境较差的出租房屋;拜访辖区内德高望重的离退休干部、老党员、族中长者等。”

除“七必访”外,社区民警还需依据“一标三实”“一管三防”要求采集辖区基本信息,以防控可防性案件为重点,多渠道提升走访成效,筑牢辖区安全“第一道防线”。

“群众利益无小事”。有些法律知识看似平平无奇,但有时候却是人民群众维护切身利益的“救命药”。针对辖区少数民族聚居特点,玉山派出所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和社会治安“1+6+1”重点工作,充分发挥村干部、网格员、联户长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安排通晓苗族语言的民辅警与村干部积极深入辖区民族村寨,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开展法治宣传、案例宣讲和政策传播,不断增强少数民族群众的法律法规意识,提高少数民族群众依法办事、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解决矛盾纠纷、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在“八五”普法期间,杨晟认真学习各项法律法规,通过参加法律培训、自学、研讨等方式,不断充实自己的法律知识储备。他坚持每周常态化法律法规章节学习制度,聚焦处警、执法、办案、服务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教育引导全所民辅警养成良好执法习惯;通过组织撰写执法心得体会、观看警示片、自我测试等多种教育形式,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同时,积极落实“师带徒”活动,营造想执法、能执法、敢执法,执法不出错的良好氛围。2022年以来,共开展执法质量培训12次。

同时,杨晟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执法理念渗透至基层公安执法各环节与全过程。他主动矫正执法思想、更新执法理念,杜绝因民警执法理念有误、片面追求打击数、办案急于求成而损害公安机关执法形象与群众权益的现象。同时,严控执法源头问题,对接处警、受案、立案等源头环节,细化并明确执法标准,制定实用且具强操作性的执法规范与工作清单,深入剖析通报,仔细查摆问题并切实整改,保障每起案件公平正义、文明规范处理。他任职以来,玉山派出所执法“零投诉”。切实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公正。

常言道:“打铁还需自身硬。”杨晟在繁忙的派出所事务中挤出时间,深入研究与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大量阅读法律经典案例,细致分析其中法律要点,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成长为一名能征善战、深受群众信赖的普法“宣传尖兵”。

在维护群众和民警权益方面,杨晟表现出色。他严谨细致,确保每一起案件都能得到公正、公平、公开的审理。他利用苗族民俗特点,经常在白花村民俗文化馆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并将为人正直、办事公道的乡贤寨佬培养成为法律明白人,向村民讲解法律知识、政策法规等,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水平和法治素质。今年以来,共走访群众1200余人次,排查纠纷30余起、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27件。

“执法规范没有终点,规范执法永远在路上。精心雕琢每一起案件,用规范铸就公正。”在杨晟眼中,普法是预防矛盾的“金钥匙”,也是调解纠纷的“连心桥”。这位群众身边的“普法先锋”,成为玉山派出所破案率提升的有力推动者,他用“平安底色”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成色”,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平安答卷。

编辑:张楚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