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鹤霖 王家梁
人们常说,五十而知天命。自2005年7月起,廖晨嵋这位1969年出生的干部便在贵州省贵阳市信访局任职,面对这样的说法,他带着微笑回应道:“信访干部的使命就是当好群众的‘顺气筒’。”
在信访岗位19年,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自己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先后在局办公室、办信处、书记市长交流台、接访处(群众服务室)、市信访局贵安接访中心工作。
他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过硬,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无私付出,不求回报。他秉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个信访事项,坚持以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倾听每一位来访群众的声音,认真记录他们的诉求,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努力寻找解决办法,做到凡是群众反映的诉求合理合法、有政策依据的,为信访人据理力争。
2013年11月至2014年7月期间,廖晨嵋被派驻到省信访局人民群众来访接待中心贵阳市接访窗口。面对纷繁复杂的群众诉求,他始终保持耐心,认真做好群众诉求登记,努力协调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办理群众信访事项,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诉求合理的突出信访问题。2024年1月,廖晨嵋再次被派驻省信访局人民群众来访接待中心贵阳市接访窗口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以来,廖晨嵋共接待群众上千批次人次,组织召集和参加70多件突出信访事项的分析研究、接访调处等。他不仅努力办好每一件信访事项,还耐心宣讲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并利用丰富的调解经验成功协调和处理了贵阳市花溪区某民营客运企业的土地划拨遗留问题等信访事项,为社会大局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廖晨嵋注重不断提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断增强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解和实践能力,政策理论水平、综合协调能力以及处理各类信访事项的能力得到提升,受到领导、同事和信访群众的肯定和好评。
编辑:张楚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