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鹤霖 王家梁
12月12日,贵州省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近年来黔南法院“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情况。
据了解,黔南法院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为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推动全州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现已打造人民法庭37个,其中普通法庭31个,环保法庭5个,大数据法庭1个。
黔南法院将打造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作为年度重要工作任务,制定《关于开展“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活动的实施方案》和《“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指引》,明确“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的目标、内容和步骤,将“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相融合,为黔南州人民法庭建设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提供了明确的指引。
不仅如此,黔南法院通过对案件反映出的社会问题进行研判,反馈司法建议、审判白皮书;出台《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工作方案》等机制,对社会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多发纠纷进行专业审判,多措并举锐减纠纷增量。同步与党委政府、街道社区、村居两委等形成协同联动合力,主动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把人民法庭司法“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的同时,打造“无讼”村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司法的温度和力度。
同时,黔南中院在探索试行离婚冷静期延伸到诉前委派调解环节,形成纠纷“末端治理”与“前端治理”并重的格局;黔南中院联合金融机构共同探讨“预查”解纷模式,提升金融纠纷化解效率;在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方面,黔南已实现全州环保法庭“1+5”集中管辖加密模式,全部建成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有力服务全州的生态环境保护大局。
此外,全州人民法庭大力提升人民法庭服务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和司法需求的能力水平。织密院庭站点“四位一体”诉讼服务网络,整合全州45个法官工作站和273个法官工作点,聘请调解组织人员、村组干部、村警务助理等1000余人作为诉讼联系人,形成法官、人民陪审员、诉讼联系人到当事人的诉讼联络线,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司法调解网络。2023年以来,“水书先生”、绣娘调解室、水乡巾帼调解队共调解案件527件,调解成功 349件;截至2024年11月,全州共有10个人民法庭设立“双语”立案窗口,法庭干警使用“双语”进行审判、调解案件共计224件。
下一步,黔南州法院将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要求,结合法庭的地域特点、民族文化特色、矛盾纠纷类型等情况,持续培育选树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党建特色品牌、调解特色品牌,力争优势突出、特色凸显,在最高人民法院新时代“枫桥式法庭”创建中取得优异成绩。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