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贵州:以节庆为媒介 以文化为桥梁 凝聚团结奋进力量

2024-12-13 14:21:34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鹤霖 通讯员 陆青剑

今年8月,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文化和旅游部录制的大型文化季播节目《非遗里的中国·贵州篇》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该节目用一个个关于匠心、传承、创新的故事串联,讲述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彩片段,使观众穿越时空,在文化欣赏和文化自信中产生更多共鸣。作为文化建设和文旅融合的重要力量,民族文化的海量储存和激情展示,已然成为多彩贵州谱系的恢宏一页,为贵州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凝聚了团结奋进的力量。

创新推动民族文化焕然夺目

11月12日,一个70多人的省外旅游团走进位于贵阳市白云区的贵州民族民俗博物馆,领略到了苗族刺绣的独特魅力。该馆是中国首座苗绣主题博物馆,承载了两代人、近半个世纪与苗绣的缘分。馆长曾丽说,“传承弘扬并非一个简单的词汇,而是一种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具体体现。”多年来,曾丽传播苗绣文化,获首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贡献奖”。

11月上旬在江西南昌举办的2024江服国际时尚艺术节,宁航蜡染非遗产业学院的非遗蜡染设计师成昊携设计作品登上T台。宁航蜡染非遗产业学院是江西服装学院与贵州丹寨宁航蜡染有限公司合作的结晶,作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黔东南州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贵州丹寨宁航蜡染有限公司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苗族蜡染的挖掘、传承、开发。截至2023年,贵州丹寨宁航蜡染有限公司已与北京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贵州大学等全国42所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

近年来,“村超”“村BA”迅速火爆,成为名闻天下的网红现象、万众瞩目的超级文旅IP、多彩惊艳的“贵州现象”。生活在那里的各民族同胞,以纯粹的、朴素的、大众的、接地气的方式创造了一场场具有影响力和民族文化氛围的体育赛事,这里一派热火朝天、一片欢腾祥和。“村超”“村BA”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探索了路径、积累了经验。

贵州省大力实施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工程,要求重点充分挖掘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强化对苗绣蜡染、侗族大歌、布依族八音坐唱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把本土非遗和全国非遗结合起来,把民族文化与现代时尚结合起来,开发设计高质量文创产品,精心打造贵州民族文化品牌,以民族文化为重要桥梁,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文旅融合催生新的体验场景

11月14日,在苏州举行的2024中国景区MBI研究成果发布盛典颁奖仪式上,贵州黔东南的肇兴侗寨、西江千户苗寨,跻身2024年度国家4A级旅游景区MBI品牌榜单,成为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的生动典范,文旅行业再树标杆。

肇兴侗寨涵盖堂安、厦格、厦格上寨、己伦、纪堂、登江、上地坪8个村寨和萨岁山,构成了约34平方公里的侗族文化旅游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全国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项目、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等耀眼的名头,是肇兴侗寨名扬天下的骄傲资本。

10月26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美家园”慰问演出暨2024年贵阳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周活动在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公园民族大联欢广场举行。通过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和精彩纷呈的民族特色艺术展示,进一步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增强各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

11月29日至12月3日举行的“2024黎平·中国侗年”系列活动,在肇兴精彩呈现了侗年团圆宴、侗年晚会、寨门迎宾、村歌盛典、蹦侗迪、烟花秀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引爆了贵州冬季旅游。

被誉为活态苗族文化博物馆的西江千户苗寨深挖文化资源,探索“景区带村”发展之路,带动营上、干荣、麻料等11个村的乡村旅游发展,联动凯里以及周边县市发展旅游业,形成以西江千户苗寨为核心辐射带动、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群寨共兴”的山地旅游发展模式。

“贵州的探索实践,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理念高度契合,以民族文化为催化剂的山地旅游发展前途无量。”贵州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张晓松说。

以使命担当优化服务产品

9月下旬至11月初,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联手贵州民族大学举办“见人见物见生活——贵州非遗手工艺创新艺术展”,此次展出的190件(套)精美展品,折射出人、物、生活三者之间的朴素关系,传统神韵与现代审美的碰撞、融合,成为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如何在文化服务上一腔热忱,在文化产品上有感而发,在文化产品上积极有为,这是一道很有深意的课题。”贵州省民族乐团副团长、首席指挥龙国洪说,每次演出看见民族音乐与观众的需求同频共振,他就感觉自己的激情和创作达到了艺术的“C”位。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是贵州省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的一个缩影。贵州各级各类民族博物馆彰显着民族文化的特点,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贞丰县民族博物馆、花溪镇山布依族生态博物馆、三都贵州水族文化博物馆等,为包括游客在内的公众提供了解贵州民族文化、感知多彩贵州风貌的生动场景。贵州民族出版社、贵州民族歌舞团、贵州省民族乐团、《贵州民族报》《贵州民族研究》等单位,在文化产品供给上积极谋划,近年来推出了很多反映贵州民族文化的优质产品。贵州民族出版社策划的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水族等多种民族语言文字图书,在文化、艺术、古籍、语言、史志等方面亮出“看家绝活”;贵州民族歌舞团沉下去开展文化巡演,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文化服务空间的拓展,文化服务产品的优化,凸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建设的引领之向、凝聚之力和团结之力。

编辑:张楚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