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鹤霖 王家梁 通讯员 张齐云
夜幕降临,路灯的光把街道上一行人的影子涂抹成深深浅浅的黑色。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公安局广惠派出所新都汇警务站的民警正带着“治安巡逻队”的志愿者们在街面巡逻。
一架带有喊话、热成像、夜视、可变焦等行业级警用无人机升空,帮助民警巡查辖区治安隐患。
“收到,立即出发!”一声令下,特巡警队员迅速驾驶摩托车前去接警……
近年来,黔南州都匀市公安局不断深化“派出所主防”实践,打造派出所警务服务延伸触角,建设街面警务站,打造匀城“快警务”,创新窗口“三心”服务,让更多警力“沉”下去,让智慧警务更好赋能基层警务,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确保辖区平安、群众满意。
警力沉下去,群众参与进来
都匀市公安局新招录民警一律分配到派出所锻炼,让机关警力下沉,让年轻警力在基层锤炼提升,确保派出所、一线部门警力始终保持在机关总警力的40%以上,进一步筑牢了“主防”力量。
作为辖区派出所的延伸,都匀市公安局着力将警务站打造成收集基础信息和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这些警务站不仅有民辅警值守,还发动热心群众组成“治安巡逻队”,真正将警力“沉”在社区。警务站担负着辖区内出处警、开展治安防范、收集基础信息、化解矛盾纠纷、接受群众咨询、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等职责。
“我们文峰辖区管辖面积大,从这里距离我们派出所开车至少要10分钟,自从设立了人民广场警务站,广场周边的群众有困难都到警务站寻求帮助,路途近,事情解决得快,与群众的关系自然更和睦。”都匀市公安局文峰派出所社区民警介绍道。
矛盾纠纷少了,服务群众多了,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也提升了。都匀市公安局自今年2月启动运行人民广场、新都汇警务站以来,受到周围市民群众一致好评。
科技赋能“快警务”,跑出平安建设“加速度”
都匀市公安局以“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抓手,围绕“快”字做文章,着力打造匀城“快警务”,突出快调度、快处置、快支撑、快治理,不断提升警务运行效能。
同时,都匀市公安局持续强化“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建设,在全市重点部位、重点区域、人员密集场所建成5个街面警务站,配齐通讯、反恐、防爆、救援、查缉等装备,充分运用智慧警务预警平台、异常行为预警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坚决守好关键“点”,确保辖区重大敏感案事件“零发生”。
在都匀市,装备齐全的特巡警骑摩托车出警的画面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出警更快,守护辖区平安的效能也更高了。“报警一小会就看到他们出现了,那一刻觉得安全感满满。”辖区居民李女士说道。
都匀市公安局组建了12支特巡警快反队、4支PTU快反队、6支交警快反队,配以16个街面接处警网格,科学布好巡防“线”。今年以来,该市街面犯罪率下降达54%,“两抢”警情实现“零发生”。
此外,都匀市公安局在城区新建6座无人机工作站,为全局各警种配备喊话、热成像、夜视、可变焦等行业级警用无人机25台,实现空域全覆盖并全部纳入智能飞控平台集群作战。
创新窗口“三心”服务,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
近年来,都匀市公安局立足公安职能职责,精准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探索推出的三项便民利民举措,密切了公安机关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落实,都匀市公安局将“三心”服务贯穿于服务群众的每一个窗口,推出优化营商环境、擦亮办事窗口、提供优质服务等多项服务措施。各派出所、人口大队、交警大队围绕政务服务事项,提供上门办理、延时预约、邮寄送证等服务。针对群众急事开通绿色通道,启动“急事急办”服务机制;针对特殊群体开展事前、事后上门服务,有效解决一批群众“办事难”“考证难”“办证难”等问题。
今年以来,都匀市公安局共受理群众户政服务事项10万余件、车管服务事项8万余件,交警大队“送考下乡”30次,为890余名群众取得摩托车驾驶证提供便民服务,为特殊群体开展上门服务150余起,上门送证1000余起。
编辑:张楚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