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鹤霖 王家梁 通讯员 杨朗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亟待解决的难题。贵州省遵义市新雨学校自2012年建校来,始终遵照中央、省、市关于“提前干预、以教代刑”的方针和“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则,将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教育转化作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治本之策,以“挽救孩子、积德家庭、造福社会”为宗旨,通过探索建立“一二三四”模式,从根源上破解了“问题少年”教育转化的难题,已成为全国专门教育靓丽名片。
坚持党的领导,“一体化”推进学校建设
据了解,遵义市委、红花岗区委高度重视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两级党政主要领导多次专题调度,成立以副区长担任主任的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全面落实学校选址筹建、申请机构编制、师资团队建设、人员经费保障等工作,确保学校持续高质量发展。
不仅如此,红花岗区政府出台《红花岗区对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送读专门学校接受专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区委政法委、区教体局等17个部门在专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红花岗区教体局为新雨学校建立学籍,并在专门教育与基础教育衔接、教师职称评定、学生学籍管理等方面给予专业指导和政策倾斜。
强化专门学校与三级综合治理服务中心及民政、司法、关工委、妇联等部门联动协同,围绕学生社会关系、家庭状况、生活环境等情况,全面落实入学、就读、离校阶段性社会调查。同时,与清华大学、贵州大学、遵义医科大学等院校建立实习和教学科研基地;与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建立生命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民盟遵义市委、皇氏乳业等组织给予学校爱心帮助,有效形成了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共同治理的新格局。
强化法治保障,“二维度”筑牢法治网络
为进一步强化法治保障,新雨学校建立“专职法治副校长+校外法治副校长+法治宣讲员”法治教育专业团队,红花岗区公安分局派驻副科级民警担任专职法治副校长,明确专职法治副校长进入学校班子,参与学校安全保卫、法治教育、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
同时,聘请2名校外法治副校长,法官、检察官、警察、司法行政人员及律师等法治宣讲员,定期开展“法治进校园”系列普法活动,采取法治讲座、法治实践活动、国旗下的讲话等与青少年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案释法向学生和教职工宣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贵州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切实增强学生以及教职工法治意识、法治观念。
此外,聚焦学生家庭法治教育,强化法治副校长与公安、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密切合作,组织家长开展集中培训、分散指导、个别辅导等法治活动,定期入户家访、举行线上家长会、发放反家庭暴力法、《贵州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法治手册,实现家庭普法教育全覆盖。
创新载体模式,“三教育”构建专教体系
按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关于专门教育“分级分类教育矫治”要求,新雨学校立足法治思维,创新教育载体,构建“矫治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立体式发展“全专业”专门教育体系。围绕“心理教育、法治教育、道德教育、家庭教育、生命教育”五项教育内容,开设心理、法治、劳动、军训等专门矫治课程,建立行为、管理、安全等方面制度15项,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矫治体系,真正实现了从“问题少年”到“成人”的转变。
同时,坚持破立并举,大胆尝试,在全省首创开齐开足初中教学课程,并建立专门学籍系统。并针对学生学习基础薄,学习兴趣差的现状,通过降低难度、放缓进度,积极探索出“6+2实效课堂”,真正实现了从“成人”到“成才”的飞跃,引领了全省专门学校办学新理念。
学校针对已经完成义务教育的严重不良行为学生,与职业学校合作办学,“量身定制”美发专业技能课程,并同步设置基础文化课程及剪纸、书法、绘画、篮球等社团课程,形成职业、文化、体艺齐头并进的“三维”课程体系。
健全管理制度,“四机制”提升教育质效
新雨学校精准定位办学性质,通过健全优化入学、管理、离校等“闭环”环节,着力构建具有矫治与教育特色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招收已满12周岁未满18周岁,有严重不良行为和九类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学生入学由政法部门、原学校或监护人提出意见、申请和矫治时限,由区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估审核入学条件,合理确定专门教育期限。学生在校期间,实行1+5+1+N包保责任制(即:由1个学校领导、5个教师或教官包保1个班级N名学生),定时召集包保人了解学生情况,分析有关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值得一提的是,新雨学校建立全要素评诊机制。一方面实行操行评分制度,围绕“行为规范、内务整理、课堂纪律、活动参与、成绩考核”等方面,每月开展综合测评。另一方面实行“会诊”制度,学校通过日常观察与记录、定期测评与筛查、入校三级谈心谈话等方式,针对行为矫治难度大,心理一级关注的学生,建立以“校长+包保领导+班主任+心理老师+包保人”的“会诊”团队,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构建全员参与、精准干预的心理教育新格局。
此外,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工作原则,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充分整合资源力量,制定《红花岗区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学生跟踪帮扶工作暂行办法(试行)》,进一步明晰教体、司法、民政等部门工作职责,建立完善专门学校与区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及相关部门无缝衔接机制,形成“部门帮扶+镇街帮教+社区帮育”跟踪帮扶模式,确保离校学生有人帮、扶得住,使其能更好更快地回归学校、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编辑:张楚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