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鹤霖 王家梁 通讯员陈刚
编者按:“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贵州省铜仁市将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破解全国破产重整审判难题,帮助困境企业自救、渡过难关,进而实现新生和凤凰涅槃,为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和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了“铜仁样本”。
“想在夏日找一个避暑胜地,不妨来看看洋山河吧!”在五彩洋山河景区抖音直播间,景区平均气温13.8℃-15.5℃、傩仙洞中的万年奇石(圣母盘)、一线天(天工地缝)等热词弹窗不断,圈粉省外游客。
与直播间一样热闹的洋山河景区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操着外地口音的游客同样不少。谁能想到,这样一个热闹的景区,4年前还隶属于一家破产重整的企业。
天生丽质洋山河 遭遇开发“烂尾”
洋山河景区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高山镇,集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生态观光、民俗体验、科考探险等多功能一体,有峡谷地缝、地下河、五色溶洞、岩溶天坑、天麻种植体验、石林等五大区域的4A级景区。
2013年,贵州洋山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开发洋山河景区中,因资金链断裂,于2015年10月全线停工,留下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程款等“烂摊子”,26余起矛盾纠纷涌向法院。
此时的洋山河开发企业,累计负债高达1.8亿元,而企业资产评估仅1.38亿元,早已资不抵债,两次司法拍卖流拍,不被市场所看好。
精准把脉找病因 破产重整获新生
“洋山河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必须全力挽救。”在多次召开的政府、法院联席会上,均传递出不是救与不救的问题,谈论更多的是怎么救的问题。
2017年11月,经数百债权人申请,铜仁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洋山河破产清算一案,并指令德江法院审理。
该案有206人申报债权,申报金额约3.05亿元,确认债权金额约2.06亿元,远高于洋山河公司资产评估,明显资不抵债。
直接破产清算,意味着农民工、债权人利益得不到保障,矛盾纠纷也得不到圆满化解。同时,长时间的诉讼,不仅不利于景区继续开发,还将直接影响景区周边群众的生计及利益。
当地党委政府主动担当作为,积极与审判机关沟通协调,在招商引资未果下,最终政府平台公司以0.83亿元进行收购接管,由更名而来的贵州藏龙谷旅游开发公司,承担起洋山河景区的继续开发与营运。
府院联动推动重整 企业实现涅槃重生
“府院联动,不仅挽救了洋山河,也给洋山河带来了新机。”贵州藏龙谷旅游开发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景区得以快速恢复开发、快速化解矛盾纠纷,保证有效出清资产和及时清结,让破产企业资产的价值实现最大化。
最终,经三次债权人会议,确定了财产分配方案和比例,顺利实现了案件清结,实现了多方共赢,不仅有效借助政府力量化解社会矛盾,依托政府平台公司兜底,实现“收购式重整”,既解决了破产财产处置的瓶颈,又整合社会资源开发该地区旅游资源,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增加的悬崖栈道、玻璃吊桥、天麻种植体验……”很值得来体验,2020年国庆节,停摆了5年的洋山河景区,以全新的面貌开门迎客,至此火爆不断,成为网红打卡地。
铜仁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尹贵贤表示,洋山河景区的处置过程是一个可借鉴、可复制的鲜活样本,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法院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始终把府院联动机制作为办理破产案件、挽救困境企业的金钥匙,打造独具特色的“铜仁破产审判模式”。
编辑:张楚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