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一片丹心向热土——记贵州省大方县九驿街道司法所所长胡瑜

2024-11-20 16:33:18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鹤霖 王家梁 通讯员 周伦虎 李廉邦

七点半准时到岗,吃午饭的时间需要“挤”,每天都要忙到很晚,休息日更是几乎没有……很难想象,这是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九驿街道司法所所长胡瑜的日常。

“胡所长,工程欠款已成功追回,太感谢您了!”“胡所长,我妻子不再提离婚之事了,多亏您耐心调解,我们女儿现在性格也开朗多了。”每天清晨8点,九驿街道司法所调解室便热闹起来。

别人眼里“最麻烦”的工作,胡瑜用一颗真心做到了乡里乡亲都信服,2022年5月加入司法行政队伍后扎根基层。她每日走街巷、串楼栋,入户普法、调解纠纷、帮扶矫正对象,以真情和扎实作风践行“枫桥经验”,在平凡岗位做出不凡成绩,获群众“和谐天使”赞誉。

农民群众文化水平较低,如何让法律知识家喻户晓?胡瑜想尽办法、竭尽全力。结合九驿街道实际情况,她联合街道法学会、律师事务所开展“法治宣传和法律援助进易地搬迁安置点”活动,为增强搬迁群众的法律意识,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营造良好法治氛围,提供高效法律服务。

同时,为扩大宣传覆盖面,提升宣传效果,胡瑜充分利用辖区地域优势和旅游资源,向来往游客进行零距离普法,强化游客文明出行和法治意识。她积极深入社区、企业、学校等重点场所,开展“法治宣讲进乡村振兴夜校”“法治副校长送法进校园”专项等普法宣传活动共计68场次,解答各类群众难点、热点法律咨询问题15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9000余份,完成法律明白人培训59人,普法活动覆盖群众1.2万余人,在九驿街道营造了一个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胡瑜把群众事当作自己事,把矛盾调处当作分内事。不论走到哪里,手中总是拎着一个“百宝箱”:一支笔、一沓调解协议书、普法宣传册等。她手机24小时开机,不论何时何地,只要遇到纠纷、群众诉求,便立即投入调解。

人民调解为人民。在基层工作中,许多看似细小的纠纷,一旦调解不及时或处理不当,都有可能使矛盾激化,在每一起调解案件中,胡瑜始终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她不仅充分发挥“警调联动”工作机制作用,还创新探索“援调三治”工作法,整合多方资源,形成调解合力,解决了群众来回奔走等问题。

前不久的一天,大方县九驿街道司法所来了一位老大娘,她面色忧愁,欲言又止。

原来,老人独居安置房,身体差无收入,俩儿子成家但家庭经济不好,背负债务,未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老人找到司法所申请法律援助,胡瑜联动多方力量,以道德亲情疏导劝解,经多次沟通,双方放下对立,达成一致并签赡养协议,纠纷顺利化解。

“上来就给老百姓讲法律条文,他们会觉得这是大道理,不好开展工作。要先说情理,再讲法律,群众才会听得进去。”胡瑜告诉记者。

“让反目兄弟重归于好,让夫妻破镜重圆,让紧张局势悄然化解……”一桩桩、一件件,让胡瑜日常生活既辛苦又紧张。她始终冲在各类复杂矛盾纠纷调解一线,无怨无悔,越干越有劲头儿。

近3年来,胡瑜共调处婚姻、家庭赡养、损害赔偿、邻里纠纷、土地纠纷等各类民事纠纷110余件,直接、间接参与的重大疑难民间纠纷30余起,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

社区矫正是司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胡瑜在社区矫正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严把“调查关”“入矫关”“核查关”“教育关”“解矫关”五道关口,严格落实社区矫正监管教育帮扶措施,近年来,社区矫正对象100%实现信息化监管,没有发生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现象,为平安九驿、法治九驿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从事司法工作有辛酸但更多的是收获,特别是得到群众的认可,是我一直干下去最大的动力。”胡瑜作为一名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始终不忘初心,把“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放在心底,牢记“忠诚、干净、担当、为民”的使命,用满腔的热情和真诚的付出演奏出一方平安和谐音!

编辑:张楚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