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鹤霖 王家梁 通讯员 周听梵
近日,贵州省安顺市镇宁自治县法院黄果树环境保护法庭对一起滥伐林木案进行了公开审理,当庭宣判被告人伍某甲犯滥伐林木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宣告缓刑,伍某甲当庭表示服判。
这是安顺市首例通过认购“碳汇认购”方式修复生态的环境资源审判案件,也是贵州省创新生态修复机制制度,推动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今年7月,被告人伍某甲经与其表哥伍某乙协商,由伍某甲砍伐伍某乙位于镇宁自治县某地的林木。在未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并核发采伐许可手续的情况下,伍某甲雇佣他人砍伐案涉林木,在将林木搬运装车过程中被公安机关查获。
在镇宁自治县法院受理该案后,承办法官对被告人伍某甲进行释法说理,让其明白触犯刑法后既要承担刑事责任,也要履行生态修复义务。并在充分研判“碳汇认购”适用范围的前提下,法官提出采用“碳汇认购”的方式履行生态修复义务。
最终,伍某甲成功在贵州环境能源交易所认购贵州省林业碳票,认购碳汇量93吨,交易总价7905元。
近年来,镇宁自治县法院坚持贯彻恢复性司法理念,从缴纳生态修复费用、增殖放流、补植复绿到碳汇认购,因地制宜采取多种生态修复方式,有效推进绿色生态文明建设。
编辑:张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