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贵阳消防支队靶向聚焦“难题”,持续提升全市基层消防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分秒级”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专业化建设”提升战斗力,攻坚“破题”见实效。
“三把钥匙”破基层消防治理难题
“这个应急照明灯怎么还是停用的?”云岩区盐务街道办事处消防工作服务所的执法人员罗强正在商铺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在下发《责令立即改正通知书》后,商铺并没有进行整改。罗强现场依法对商铺作出罚款100元的行政处罚。
云岩区盐务街道办事处消防工作服务所
通过开展委托执法,让消防所的工作从“人治”转变为“法治”,摆脱“天天看、天天守、天天劝”无法推进隐患整改的尴尬境地——这是贵阳市基层消防治理中制度体系结出的硕果之一。
贵阳支队提请贵阳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推进贵阳市消防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按照《意见》,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消防力量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组织架构、人员构成、保障来源等三个方面具体措施。
在此背景下,“一所一中心”应运而生。“区县设消防服务中心,在街道(乡、镇)设消防所。”这一举措解决了全市消防工作在基层无人抓、无人管的现实难题。
在这个制度体系中,建立权责清单不可或缺。通过清单式罗列各级各部门消防安全工作的应尽职责,压实各级各部门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实现责任落实全覆盖、无盲区。
“3年时间,建成47个小型消防工作站、11个消防工作服务中心、143个消防工作服务所,增配事业编制工作人员334名,扩充政府专职消防员1193名”——建设成绩用一系列亮眼的数据说话。
建设体系如何“落地生根”,充分发挥基层消防力量作用?支队主抓“防、灭、宣”三大核心。“防”和“宣”方面,主要依托“一所一中心”开展。
在乌当区偏坡乡,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房屋多为木质结构,消防安全隐患突出。2022年11月,偏坡乡成立了消防工作服务所。
“成立消防工作服务所以后,我们根据风险等级对农家乐等场所实施红、橙、蓝‘三色’动态管理,安装一键式报警装置,规范电气线路,设置防火门、防火玻璃……”乌当区消防救援大队负责人说,通过一系列物防、技防的手段措施,进一步改善消防安全条件。
用布依族语言吟唱“防火”歌;“坝坝会”上话消防……这些都成为偏坡乡消防宣传的创新特色。偏坡乡的成果是贵阳充分发挥基层消防力量作用的一个缩影。
布依族语言吟唱“防火”歌
在“灭”的方面,则由支队指挥中心统筹整合51个中心站、47个小型站、72个专职队、3661个微型站等灭火救援力量,建立“1+N”布防模式,初战控灾效率大幅提高。
“建立消防工作服务中心(所)、专职消防队工作人员的管理使用、考评奖惩、晋级晋升等制度机制;消防工作服务中心(所)、专职消防队工作人员与在编消防员享受同等待遇……”贵阳夯实保障体系,催生战斗力。
贵阳市探索“基层消防力量建设”,紧紧把握制度体系、建设体系、保障体系“三把钥匙”,着力构建“防、灭、宣”三位一体的基层消防治理格局。
目前,贵阳市消防救援站保护半径降低至3.5公里,全市基层消防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开创贵阳市基层消防治理的崭新篇章。
“分秒级提升”解应急处置难题
改革转制以来,贵阳消防救援队伍紧盯“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主动投身“平安贵阳”建设和“强省会”建设中来,结合实战提升队伍到达现场出警效率。
借力“两智一图”,在优化健全指挥调度体系上下功夫。
贵阳市消防救援支队以“两智一图”(智能接处警系统、智能指挥平台,消防大数据“一张图”)为核心,围绕灾情预警、力量调配、作战指挥等战力关键要素建设基于消防大数据“一张图”的实战指挥平台。
“集成指挥调度所需车辆、人员、水源、预案、实时路况、视频监控等数据,深度应用新兴信息技术在海量数据资源中提炼关键要素和作战要点,向一线指战员推送简洁准确的作战信息、指令。”据了解,该创新举措在全省率先实现数据推送无延迟、决策辅助全快准,指挥调度更科学的目标。
“积极引入报警综合定位、智能语音识别、智能导航等先进技术……”支队立足最困难、最极端情况下的应急救援任务的需要,深入开展指挥调度初战机制改革,全面升级了119智能接处警系统。
据统计,全市消防救援队伍基层队站现接警出动环节平均用时缩短了25秒,到达事故现场平均用时12分钟。接警时间较改制前普遍缩短30秒以上。
同时,严格遴选实战经验丰富、指挥能力突出的8个技术领域12名省市专家参与消防应急值守,与13个部门建立常态化应急联动机制,与民航、铁路、运输等多家单位建立跨区域力量投送协议,基本实现了“接处警快、出动到场快、战斗展开快、救人灭火快”的“四快”目标。
“接警后7分钟到达现场,3分钟将被困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3分钟扑灭明火……”这是贵阳市云岩区贵开路消防救援站快反分队的一次凌晨救援战况。
“火警现场距离消防站约1.5公里,所在老旧小区道路狭窄……”贵阳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迅速调派贵开路消防救援站快反分队前往处置。
“我们快反分队由一车五人组成,除了三位作战员、一位驾驶员,还有一位通讯员负责前后方信息联络。”贵开路消防救援站站长雷凯在介绍快反分队时,特别提及所出动的车辆——一台小型城市主战车。这台车身长5.5米,非常灵活,破解消防车在道路狭窄、拥堵时难以快速到达现场的难题,切实提高初期火灾扑救效率。
人员精干,尖刀突击。贵阳消防在队伍建设上破题攻坚,在“点”上建精建强城市快反分队。快反分队采取“1+N”车辆配备模式,按照“3+2”的5人核心编组进行编成,在极端路况下快速到场,第一时间疏散救人,控制火势蔓延,有效解决消防力量难以快速到达现场的堵点。
快反快战、以快制胜。贵阳消防打破固有模式,建立缩短接警时间、快速出动、快速到场、快速处置的灭火救援初战机制,取得显著成效。
“专业化建设”破解战力提升难题
“呜——呜——”贵州省消防救援训练与教育基地的操场上空,响起一阵急促的警鸣声。一栋高楼里火光闪现,滚滚浓烟弥漫——高层建筑火灾灭火救援演练正式开始。
灾情假设为高层建筑3楼用火不慎造成燃气泄漏,泄漏气体被引燃发生爆炸点燃室内可燃物,火势迅速蔓延,并产生大量有毒浓烟,楼内有多名人员受困,急需救援!
“辖区大队,这里是支队指挥中心,市区发生高层建筑火灾,现调度你单位快反分队迅速到场处置。”“辖区大队明白,快反分队立即出动。”119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启动了贵阳市《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应急预案》,派出编组出动。
快返分队到场后,立即开展疏散和救援任务。被困人员在引导下,沿着疏散楼梯有序逃生。“侦察机器狗出动、无人机起飞……”现场从地面和高空对火势开展立体侦查,为救援行动提供数据支撑。
现场火势持续蔓延,烟雾完全笼罩了整栋大楼。“轰隆隆……”救援直升机向大楼楼顶驶来,救援人员利用直升机索降技术到达楼顶,对被困人员进行救助……贵阳市消防救援特勤大队的航空救援专业队到达现场增援。
云梯车迅速展开,对楼顶被困人员实施救援;高喷编队实施外墙覆盖灭火;灭火无人机编组对楼层重点位置定点控制火势,高空救援队迅速架设空中救生通道转移重伤被困人员……
高层建筑火灾灭火救援演练是贵阳消防救援专业化、程序化处置的缩影,演练展示了“先控制、后消灭,分段隔离,一车一策,逐步处置”等战术战法。
据了解,贵阳消防救援支队配备了一大批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高精尖器材装备,立足“救大灾、破难题”的理念,实现了整体战斗力的转型升级。
“一对一救援、T型救援系统、垂直拖拉、斜向转运……”贵阳市消防救援支队在具有贵州喀斯特地貌特色的大湾洞、黄连大瀑布等地组织山岳救援技术实训。
这些地方道路险峻、灌木茂密,救援环境复杂。通过实景训练苦练本领,锻造“绳”上尖兵。
在全面提升综合救援能力上求突破,支队严格遵循提升战斗力这一唯一标准,聚焦贵阳市特殊的灾害事故类型,修订完善各类灾害事故救援预案2998份,在全省率先完成62个乡镇专职消防队建设任务,第一时间建成68个快速反应分队。全面打造了“高、低、大、化、水、山、地、空”8类基础灭火救援专业队,组建了“水、药、食、疗、洗”5类定向保障分队。其中,国家山岳救援贵阳大队和重型地震救援专业队达到“国际救援队”标准。
面对“全灾种、大应急”职责拓展和“主力军、国家队”职能定位,专业化建设提升战斗力,贵阳消防在急难险重救援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尖刀力量、拳头力量和攻坚力量,充分发挥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的作用。
编辑:张楚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