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贤良,中共党员,贵州省轿子山监狱医院一分监区政治指导员、一级警长,从警15年来,曾荣获“青年文明标兵”“个人三等功”“全国监狱先进个人”荣誉表彰。
工作中,他总是“不安分”
郗贤良2006年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考入轿子山监狱医院后,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始终利用各种机会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执业技能和监管改造水平。
在工作中,郗贤良发现监狱医院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短板,为了寻求突破,他积极向监狱党委申请并得到批准后先后到安顺市人民医院、贵州省第五人民医院跟班学习,主攻心脑血管疾病诊治和预防专业技术知识。
学习期间,他认真学习先进心血管疾病辅助检查技术,详细研究脑卒中、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症状,学习掌握急救评估、溶栓、术后管理、康复治疗、预防复发等综合治疗方案及病患病情的诊断治疗、用药事项、预防、干预等,为更好的服务于监管改造奠定了基础。
“成长,就要跳出舒适区!”郗贤良经常这样说,所以他总是不安现状,不断充实自我。随着收押精神类疾病罪犯的人数增加,监狱精神卫生专业人才匮乏、精神障碍患者难以得到科学、规范的诊治和监管,郗贤良主动提出参加精神科医生的转岗培训。
在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参加精神科医生转岗培训期间,他深入了解精神科医生的人文理念,认真领会“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生为主导”的晤谈方法,掌握了精神病学、临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熟悉精神卫生工作服务模式,掌握了精神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精神科药物的基本治疗原则,成为全省监狱系统第一批精神科医生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精神类疾病诊疗工作中。
“会整活,他用维生素片治腿病?”
“是医生,更是警察,会治病,更要治‘ 心’”,郗贤良深知自己的双重身份和职责,在对罪犯进行诊疗的过程中,会去发现罪犯心理上的“症结”进行引导。比如有的罪犯因失眠多梦,精神紧张而就诊,郗贤良总是耐心交流,找出病因,与管教民警一起疏导罪犯心理存在的问题。也有的罪犯投机取巧,借机逃避劳动改造,郗贤良遇到这种情况总能化繁为简,帮助罪犯正视问题,引导罪犯积极改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罪犯辛某,40余岁,自述腿痛难耐,无法正常行走,不能参加劳动改造,频繁要求民警带其问诊,民警多次引导教育无果。郗贤良接诊后仔细检查后,并未发现相关病变,翻阅该犯档案,也未发现该犯有相应的病理记载,和民警交流后都认为该犯有逃避劳动装病的嫌疑。
“我给你开三天的药,这药特别贵,效果好。”郗贤良耐心为其开药,叮嘱他按时服药并于三天后复查。复查日,辛犯主动给郗贤良反映腿疾好转。郗贤良道出实情,其实他给辛犯开的只是维生素片。“我就是不想参加劳动,故意把自己的病说得很严重。”见自己的伎俩被戳穿的辛某才迫不得已承认了自己装病的事实。
“志愿服务路上,他坚持发光发热”
在考入轿子山监狱之前,郗贤良是一名西部志愿者,成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后,他依然坚持践行志愿者精神,总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中去,时常利用休息时间与社会医院的医生一起去偏远地区开展送医下乡活动。
送药上门、义诊、卫生防疫知识进校园、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在支部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总有郗贤良的身影,他总说“有一份热就要发一束光”。在郗贤良的带领下,他所在的分监区民警也积极投身到当地社团组织开展的多项志愿者活动中,2018年,该分监区被安顺团市委授予“市级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
“不忘初心,做最好的自己”是郗贤良的座右铭,面对平凡和琐碎的坚守,他总是坚持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用实际行动履行一名执法者应尽的职责,践行一名共产党人的誓言,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着最夺目的光彩。
编辑:张楚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