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贵州织金:行政检察推动撤销一桩“冒名”18年的错误婚姻

2024-09-10 16:56:22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十多年前的县城,没有办公自动化,婚姻登记系统没有实现联网,加之当时文盲或半文盲较多,不重视自己的身份信息,导致冒名顶替或者错误登记结婚的现象时有发生。

家住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某地的程某甲与罗某某均系文盲。2006年,程某甲从其父亲手中拿取户口簿等身份信息材料到婚姻登记机关登记结婚时,错误使用了其妹妹程某乙的身份信息与罗某某登记结婚。2023年,程某乙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被工作人员告知其已与罗某某办理过结婚登记,不能再次登记结婚。

程某乙在得知自己不能登记结婚时,哭笑不得,后多次向婚姻登记机关反映情况,但因相关法律未规定冒名登记结婚属于可撤销情形,婚姻登记机关不能自行撤销。

此时,程某乙试着想通过诉讼途径来解困,随即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又因提起的行政诉讼已超过法律规定的五年最长起诉期限,法院无法对其诉求进行实质性审查,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2024年2月,程某乙到织金县检察院设立在县综治中心的“行政争议法律监督”窗口申请监督,并请求解决争议。

织金县检察院经初步审查,程某乙的起诉确已超过起诉期限,法院裁定驳回起诉并无不当,但是办案人员在听取程某乙的意见过程中,发现其提交的案涉结婚登记材料的照片与程某乙本人照片差异较大。

经分析研判,当事人被冒名登记结婚的可能性较大,婚姻登记机关可能存在行政违法行为,且该行为已对程某乙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县检察院决定依职权启动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并依托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行政检察协调小组的职责功能以及与相关部门签订的争议协调化解机制,与县法院、县司法局、县民政局共同分析研判,拟定行政争议化解方案。

织金县检察院根据两高两部《关于妥善处理以冒名顶替或者弄虚作假的方式办理婚姻登记问题的指导意见》开展调查核实工作,先后向案涉当事人、相关证人、当地社区等了解情况,并多次与婚姻登记机关、法院沟通和听取意见,调取了相关证据材料,最终查清了当事人被冒名登记结婚的事实。

2024年2月21日,县检察院组织召开公开听证会,会议邀请了人民监督员、专职律师等作为听证员,当事人程某乙及婚姻登记机关代表参加,县法院、县司法局代表列席听证。

经听证,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案涉婚姻登记确属错误,应当撤销,同时向当事人开展释法说理、心理疏导等争议化解工作。会后,县检察院向婚姻登记机关发出检察建议书,建议对错误婚姻登记依法撤销。

4月10日,婚姻登记机关作出撤销案涉结婚登记决定,并于5月8日在婚姻登记系统中对错误登记予以更正。6月5日,程某乙申请撤回对行政裁定的监督申请。

至此,一起持续18年的冒名登记婚姻行政争议成功化解。当事人终于解开了被困住18年之久的“冒名”婚姻绳套。

检察听证现场

编辑:张楚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