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服务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助力广州打造全球会展之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自第134届广交会起,广州市律师协会组织广州律师法律服务团连续四届进驻广交会涉外法律咨询服务港,以“零距离”法治护航助力中国经贸走向世界。
在第137届广交会上,由广州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形象大使、粤港澳大湾区律师等112名律师组成的律师法律服务团成为中外客商争相咨询的“香饽饽”。从高效化解合同纠纷到全面助力跨国投资,从精准解读营商环境政策到精心打造法律服务产品,服务团凭借专业素养与贴心服务,收获了众多新老朋友、回头客,甚至吸引了海外网红主动“代言”,赢得了一致好评。
本届广交会期间,广州律师法律服务团累计接待64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提供了涉外法律咨询330次,覆盖国际贸易、在华投资、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这支连续四届驻守国际贸易前沿的法治先锋队伍,正用专业与温度构建起国际商事沟通桥梁,在护航中国商贸“出海”的同时,向世界递出了具有湾区特色的法治名片。
“老朋友”来访 咨询港律师成中外合作“润滑剂”
“一天接受十多个咨询,对体力和脑力都是考验,但能帮到客商就是快乐。”连续多届参与广交会法律服务的封雅婕律师笑着分享。在她值班期间,“老朋友”也门客商Zmad带着朋友前来寻求帮助。原来,Zmad的朋友订了一批货,并支付了定金和尾款,但供货商迟迟未发货,他希望封雅婕帮忙协调。于是,封雅婕律师现场与供货商电话沟通,经耐心调解,成功解除双方误会。这样的“广州速度”不禁让Zmad感慨:“每次遇到难题,都能在这里找到解决方案。”
像Zmad这样的“回头客”并非个例。许多客商在往届广交会便体验过广州律师法律服务团的专业与高效,部分客商更从最初的法律咨询逐步转为长期合作。
咨询服务港的“热度”甚至吸引了海外流量。拥有客商与网红双重身份的中东客商Nabeel连续两天前来“打卡”,并全程录制值班律师们的解答。“中国法律服务的便捷度超乎想象!”他当场将视频发布至拥有数十万粉丝的社交账号,向中东地区观众展示广交会律师的风采。
从“护商标”到“设公司” 客商在华投资意愿增强
在本届广交会上,展客商关心的法律热点迎来新变化。数据显示,与在华投资相关的法律咨询次数有所增加,折射出国际客商关注点从“如何解决纠纷”到“如何扎根中国”的战略转变,彰显全球商界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
“与上一届广交会相比,有更多外商前来询问‘如何在中国设立公司’。”连续两届参与广交会服务的于洋律师敏锐地捕捉到展客商的最新法律需求。在她值班期间,一位厄瓜多尔客商前来咨询商标注册问题。他计划进入中国市场,但对相关流程和注意事项知之甚少。于洋律师用简洁、专业的语言为他讲解了中国商标注册的流程、常见的驳回原因及应对策略。“客商向我表示,这些建议能帮助他规避不少潜在的法律风险,让他更有信心在中国开展业务。”
与往届不同的是,这届服务港上出现了一张新的海报——一封中英文双语的《共建法治丝路 护航合作共赢》倡议书,倡议各方以第137届广交会为纽带,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盟广州代表处平台作用,推动“一带一路”国际法律服务交流合作,共建开放、透明、可预期的经贸合作生态。
实体指引+云端普法 涉外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面对全球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的挑战,本届广州律师法律服务团创新推出“实体指引+云端普法”双轨服务,通过精心汇总编制《广交会法律实务指引手册》《广州律师涉外法律服务产品汇编》等工具书,创新打造“短视频+直播”双驱动模式,应用AI数字人技术,为展客商们送上全天候、多语种的法律服务。
在广交会首次设立的广州市司法局“法治直播间”内,多位广州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形象大使及资深涉外律师联袂开讲,解析本届广交会科技赋能法律服务成果以及企业“出海”、国际贸易纠纷调解、远程法律服务等热点话题,让投资者对广州的法治环境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此外,广州市律师协会创新运用“AI数字人主播+多语种”的普法模式,制作“广交会法律指南”普法短视频38期,涵盖国际贸易风险防范、合同陷阱识别等“避坑指南”。
从化解跨境纠纷到护航长效合作,广州律师法律服务团以专业高效的服务持续擦亮中国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当客商带着投资蓝图纷至沓来,当线下服务与云端普法双轨赋能,这张凝聚专业与创新的“国际名片”,正成为护航全球贸易合作的新标杆,为中外客商的合作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编辑:刘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