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禁猎期用禁具狩猎
巡回审理惩教共推

2024-08-20 11:10:28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立昊洋 马金顺

2022年5月至9月期间,罗某在安康市宁陕县金川镇老庄村大岔组其自有的天麻地旁安装猎夹4个,猎获国家“三有”保护野生动物猪獾5只,花面狸4只。

2023年4月13日,宁陕县公安局依法将罗某涉嫌非法狩猎案移送秦岭南麓检察院审查起诉。秦岭南麓检察院在审查中发现民事公益诉讼线索,于同年7月31日对罗某非法狩猎破坏生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立案调查,8月1日进行了公告。

经调查核实,罗某非法狩猎的行为破坏了野生动物资源,影响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造成了国家野生动物资源损失,公告期满后,检察机关未收到任何法律法规规定的机关和组织的反馈、起诉情况,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后果依然存在,社会公共利益仍处于持续受侵害状态。

随后,秦岭南麓检察院向安康铁路运输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在追究罗某非法狩猎罪刑事责任的同时,检察机关认为罗某应依法承担民事侵权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遂请求判令其承担野生动物资源损失费用8800元。

安康铁路运输法院于2023年10月24日在案发地宁陕县金川镇依法进行了公开巡回审理。经审理认为,被告人罗某违反狩猎法规,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非法狩猎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赔偿国家野生动物资源损失8800元(已缴纳)。

本案系非法狩猎行为引发的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案件办理中,法检两院坚持“惩治、修复、教育”一体推进,让违法者既承担刑事责任,又履行生态环境修复义务,并通过“生态”庭审到乡村,以鲜活的案例协同开展普法宣传和警示教育,让旁听群众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巨大危害和法律后果。本案的办理,是以司法履职推进社会治理,提升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效能的生动实践。

编辑:刘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