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无证采挖河道砂石
督促整治加强监管

2024-08-20 11:08:38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立昊洋 马金顺

2020年11月3日,田某某以陕西某工程建设公司的名义中标蓝田县灞河玉石厂——高速公路引线桥段河道治理工程Ⅱ标段项目(以下简称“Ⅱ标段项目”),取得实际经营权,并安排杨某某负责现场施工和管理。

2021年4月,杨某某、田某某在未取得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商议采挖Ⅱ标段项目处灞河河道砂石并对外销售,自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间,二人共非法获得销售的砂石款合计1061688元。经鉴定,Ⅱ标段项目的河道内砂石混合物属于非金属矿产建筑用砂石,具备矿产资源属性,具有经济价值,且非法采砂活动已对河道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

2023年8月29日,该案由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秦岭北麓检察院经对全案证据依法审查,最终认定杨某某、田某某的行为构成非法采矿罪,于2023年9月27日依法对二人提起公诉。1月23日,西安铁路运输法院对二被告人以非法采矿罪均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20万元,目前判决已生效。

鉴于杨某某、田某某非法采砂行为对河道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检察机关遂对该案一并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要求杨某某、田某某依法共同承担生态损害赔偿、惩罚性赔偿及赔礼道歉的民事责任。庭审中,经调解,二被告愿意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并在省级以上报刊上赔礼道歉经公告生效。

同时,针对该案暴露出的河道生态保护监管漏洞,检察机关依法向相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公开宣告送达了加强涉水工程监管等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时根据检察建议内容强化了部门协作合力,严格涉河项目监管,加大巡查力度,整治突出问题。

办案检察官表示,本案中,检察机关坚持“四大检察”综合一体履职,以“打击破坏环境资源刑事犯罪+生态损害赔偿修复+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多维度的检察履职监督,有力打击非法采矿犯罪,并从生态系统整体性着眼,有效保障被破坏的生态环境修复,分析发案原因堵漏洞,实现案件的高质效办理。

编辑:刘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