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立昊洋 马金顺
2013年4月至12月,张某某在未办理征占用林地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安排施工队在安康市汉滨区某片林地上修路并堆放弃渣,改变被占用林地用途,造成林地原有植被、林业生产条件被严重破坏。经鉴定,张某某共占用林地14.046亩。
案发后,张某某出国前往非洲,直到2019年才回国。回国后又四处躲避,拒不配合公安机关的侦查取证工作。
陕西省秦岭南麓地区人民检察院了解相关情况后,决定提前介入案件。经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共同工作,案件顺利侦查终结。2023年11月,公安机关向秦岭南麓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
秦岭南麓检察院经审查后认为,张某某在公安机关告知其因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已被立案侦查后,采取出国等方式逃避侦查,本案依法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应对张某某以非法占用农用地罪提起公诉。同时,张某某非法占用农用地的犯罪行为破坏了国家森林资源,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张某某依法应当承担赔偿损失的侵权责任。
经汉滨区某农业公司测算,张某某修路毁坏的林地自2014年以来的林业碳汇价值为15147.20元,森林植被恢复费用为631246元。
张某某到案后自愿认罪认罚,并自愿交纳林业碳汇价值损失。2023年12月,秦岭南麓检察院向安康铁路运输法院提起公诉和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3月19日,安康铁路运输法院对本案公开审理后当庭宣判:被告人张某某犯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000元。同时,依法判令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被告张某某赔偿森林植被恢复费用631246元。
办案检察官表示,本案被告人在被立案侦查后,采取出国等方式逃避侦查。检察机关了解情况后提前介入,与公安机关共同会商,积极调取相关证据,解决法律适用难题,确定被告人应承担的刑事和民事法律责任,挽回了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以及林业碳汇价值损失,使受损的秦岭生态环境得以修复。
编辑:刘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