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6月18日,由法制日报社、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无讼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二届中国律师公益(社会责任)典型案例发布会在中国政法大学举行。
发布会围绕“新时代新使命 律师公益创新发展路径”主题设置了圆桌访谈环节,邀请京都、尚权、海润天睿、冠衡、中征等五家律所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探讨。访谈由法制日报社融媒体编辑部副主任王芳主持。访谈嘉宾发言精彩纷呈,内容丰富,法治网摘登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一、在公益创新发展之路上,律师事务所有什么具有代表性的有益探索和经验?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勇辉:京都律师事务所自1995年成立以来,始终践行社会责任,从四个方面践行了律师公益活动,第一个是积极参与立法与修法。京都律师在发挥刑事专业优势方向上聚焦刑事方面的立法和修法建议,就辩护中发现的专门性问题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修法建议,助力推动相关法律的完善。第二个是长期坚持普法宣传教育,开展各种线上线下普法活动。第三个是积极探索律师职业规范,律师职业技能的培育,并积极总结分享知识成果,积极推动律师行业发展。第四个是鼓励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活动,高质量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助力推动法律援助工作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尚权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高文龙:尚权律师事务所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做公益法律服务,积极探索律师公益创新发展之路。尚权律师事务所在公益创新方面有四个特点,第一个是尚权律师事务所自成立以来就开始做公益法律服务,坚持每年邀请专家学者参与论坛,研讨热点话题。第二个是尚权律师事务所与多所高校深度开展教学方面的合作,在全国开展免费的律师职业培训,助力加强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比如与青海省法律援助基金会共同发起的“点亮星空——农牧区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培养项目”等。第三个是在青海省西宁市成立分所,希望能够把更先进的司法理念和办案技能传递过去。第四个是我们与其他律师事务所进行合作,互相交流,合力办案,碰撞经验。
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执委会委员张振祖: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的公益法律服务工作的突出点在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提供专业服务,协助或者帮助地方重大项目的落地。一是紧抓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为核心,提供公益法律服务。二是紧扣乡村振兴国家重大战略,联合各方力量,形成影响力。
北京市冠衡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卫东:冠衡律师事务所在公益法律服务有四个方面,一是与各个高校开展合作,树立了律所良好形象,向社会传递法治声音,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与反响。二是积极回应社会热点,参与抢险救灾。三是捐资助学。四是回馈律师行业,如律所主动承担办公费用,为广大律师的职业减轻相应的成本和负担。
北京中征律师事务所主任苗云海:第一,中征律师事务所从创立之初,就把公益法律服务融入了律所的发展基因,每一位中征的律师都是一位志愿公益律师,律所每年会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助力法律委员会推进各项法律公益这项事业。第二,中征律师事务所注重新媒体公益普法工作,从2021年1月至今,中征有50多位律师参与新媒体公益普法。据统计,累计录制了1.2万余条公益普法短视频,播放总量现在超过了25亿次;进行了一千余场公益直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第三,中征律师事务所已将公益法律行动常态化、项目化,如“守护最美夕阳红”是中征律所2022年推出重点的项目,为敬老爱老事业贡献律师力量。
二、走好律师公益创新发展之路的核心动力是什么?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勇辉:关于律师公益创新发展之路的核心动力,我认为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内部可以划分两种动力:其一是律师从业的追求:作为一名律师,在追求公平正义的特质驱动下,应对于国家社会发展中特殊的群体、地域、行业和领域加以更多关注与支持,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这是我们内在的动力之一。其二是律师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责任感:律师在工作中以实现个案的公平正义推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这样的社会实践让他们天然负有社会责任感。
来自外界的动力有两点:第一,社会各界对于律师从事公益活动的理解和认同,让律师在从事公益活动中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进而激发律师做公益的动力。第二,相关部门、社会各界为律师从事公益活动提供了很大的舞台、机会和支持,让律师有热情拥抱公益、从事公益。
北京市尚权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高文龙:我个人认为律师公益发展的核心动力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改善律师行业形象的要求。长期以来,很多普通民众对律师存在“吃了原告吃被告”“刑事律师最过分,经常拿了钱帮坏人说话”“唯利是图”等偏见。这也是大众对律师行业的误解。推动冤假错案平反、在边疆地区提供免费法律服务,这些公益活动是扭转大众对律师行业误解的重要方式,对于改善律师行业形象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内在核心动力。
第二是提升律师行业水平的要求。通过公益培训,通过一些研修班,组织经验丰富的律师为年轻律师培训,可以帮助年轻律师快速提升执业技能,让他们在今后办理案件过程中少走弯路,进而满足律师行业水平提升的要求。
第三是传递行业声音需求的促使。律师在办理案件的过程当中困难和对法律问题的疑惑,个体的发声可能收效甚微,但通过论坛、沙龙、研讨会等形式,请权威的专家学者、司法实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在一线办理业务的大咖律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讨,形成行业共识,进而可将具备理论高度的行业声音传递到更大的范围,可能更有利于实务问题的解决。
三、 实现律所和律师公益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有哪些?
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执委会委员张振祖:今天我们分享的主题是法律服务,在提供法律服务时,律师的专业性至关重要。因为法律服务涉及到多个专业领域,没有不分专业的律师,特别是大型律师事务所都是分专业的。公益法律服务与其他法律服务没有本质区别,同样需要专业化的服务。我认为,如何提供高质量的公益法律服务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举个例子,我们在甘肃贫困地区进行乡村振兴项目服务。该项目涉及土地评估、征迁、建筑工程、社会资本引入、公司设立法律服务等多个方面。为了满足这个多元化需求,我们组织了七个方面的专业律师为地方政府服务。这个项目落地需要协调的各方力量更值得我们深思,经办律师背后的艰辛可想而知。为了提供专业化的公益法律服务,需要我们更专业、全面、细致的投入。
北京市冠衡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卫东:我个人认为,要想做好公益,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首先,律所主任应该率先身体力行,带头参与公益活动,并鼓励资深律师的积极参与。其次,公益活动必须持之以恒,不能一时心血来潮就参加一次,需要长期坚持下去。第三,要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来实现,让公益活动具有别人无法复制的特点。例如,京都和尚权两家律所的青年律师行动在业界拥有非常好的口碑;冠衡律师事务所和北大合作的刑事法治论坛都在业界也相当有影响力。最后,要量力而行,可以先进行一定的数据评估,再根据律所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公益活动。例如,因为新冠疫情,冠衡律师事务所公开向律师承诺三年内办公房间活工位零成本,是经过一定评估和思考的,并且有一定的门槛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更有效地参与公益活动。综上所述,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参与公益活动,从而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 律师队伍投身公益创新发展之路的前景如何?
北京中征律师事务所主任苗云海: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兴起,为律师行业的公益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途径。例如,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律师的业务和公益事业,传统普法的受众人数也可以从几十人扩大到几千人或几万人。可持续性也是公益发展的重要因素,律所和律师要注重自身的品牌建设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为公益事业提供更长远的支持。中征律师事务所作为一个年轻的律师事务所,在短短两年间从几人发展到一百五十余人,通过新媒体的支持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律师队伍投身公益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相信未来也会有更多律师继续积极投身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并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同时,要努力做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踏实做好公益事业,树立良好形象和声誉。
(法治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薛金丽 武卓立 整理)
编辑:薛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