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6月18日,第二届中国律师公益(社会责任)典型案例发布会在京举行。此次会议由法制日报社、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旨在进一步宣传推广律师行业投身公益事业的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集中展现律师队伍“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的良好形象。
此前,面向全国开展的第二届中国律师公益(社会责任)典型案例征集宣传活动,经过5个多月的征集、网络投票和综合专家意见,最后形成了助力乡村振兴等11个类别,共计110个入选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既涵盖了律师协会、律师事务所等主体,也涵盖了律师个人,来自盈科、康达、安理三律所的律师代表在会上发表了精彩的入选感言。法治网整理了其中的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无公益不盈科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主任、创始合伙人、全球董事会主任 梅向荣
盈科作为中国执业律师最多的律师事务所、全球一站式的法律服务机构,以“建设世界一流律师事务所”为发展目标,目前全球法律服务网络覆盖95个国家,164个国际城市,在中国有111家分所,累计超过165万客户(包括个人和企业)提供了高满意度的法律服务。
“无公益、不盈科”是盈科律所坚持党建引领,公益先行的重要抓手。为把公益注入每一位律师发展的职业基因里,盈科成立了全国公益委员会,包括公益志愿者服务队。形成系统的工作安排与计划,把公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盈科不断完善公益委员会的组织架构,推动各分所设立公益委员会。此时此刻盈科全国女律师公益委员会就在新疆巴州的初中学生提供支持,此项公益活动已持续了十余年。
盈科的公益基因流淌多年,长期关注并改善以大熊猫为代表的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自2014年起,盈科就开始认养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的一只与盈科同月同日生的大熊猫,并取名为“盈盈”。此外,盈科还有一个“每人每天一元钱、一起守护国宝大熊猫”计划。
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盈科参与实施“幸福家园”村乡互助工程。普惠的理念中,盈科致力于利用科技手段,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法律服务的便捷。为此,我们推出了“盈科AI律所智能空间站”,通过它,不管是高原还是乡村,老百姓都能够获得来自北京一线律师的专业服务,解决日常的法律问题。对于那些需要面对面解决的问题,盈科也会派遣律师前往诸如青海、西藏等地,入驻服务半年或一个月,为人们提供面对面的法律咨询和解决方案。此外,盈科与中国政法大学一起共建乡村振兴单位,对口支援北京市怀柔区“惠农公益法律服务”项目,与北京市密云区大城子镇开展“一村一所”帮扶合作。
我们认为人才是法治建设的核心之一。在人才服务方面,盈科在清华大学成立了“世界法治论坛基金”;成立鲁东大学盈科法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打破法学教育和实践教育之间的壁垒,建立新兴法学教育的模型。盈科在与各个法学院校交流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莘莘学子对法治的热爱以及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今年,盈科目标是解决一千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目前已解决了六百多人的就业,希望今年能够实现目标。盈科也关注中小学生的成长问题,与全国妇联、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共同发起“生命关爱”项目,通过开展预防学生欺凌普法、家庭教育等公益活动,帮助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公益是律师职业中的一项基因性要求,也是其社会价值所在,代表了公益、公平、公正的核心理念。当人人都能享有法治时,作为职业社会精英的律师,应当承担起引领社会发展方向和传递价值观的使命。在这个过程中,公益必将成为律所和律师个人发展的根本基石。
康达公益之路:传承、发展与创新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党委副书记 孟丽娜
康达律所1988年成立,至今已有35年。初创合伙人多来自于司法行政机关,他们自发参与公益活动,设立教育基金、捐赠希望小学、捐助广渠门中学宏志班、捐助老区教育及地震灾区等,用爱心铺就康达公益之路。
随着康达不断发展壮大,老律师传帮带的作用凸显,康达中青年律师逐渐成为公益法律服务的主力军。康达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以及援藏律师服务团的律师有5人,他们到偏远的宁夏、西藏、新疆、贵州参与志愿工作。其中,“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郭栋律师连续两年在贵州提供服务;90后青年律师刘浩波2018年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以救治白血病患者,是北京市第316位捐献者;我国第一部反映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原创音乐MV《如光无界》,用沙画展示与案例情景复原方式呈现,塑造出陕西省律协副会长、康达西安分所王小军主任作为陕西省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对检察工作尽责、对人民负责的鲜活形象,播放量超过2000万人次,荣获了第九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平安中国单元优秀作品奖”等多个奖项;陈红涛律师团队2018年起助力全国总工会累计为1200余名上访职工提供法律咨询。
2022年8月,康达成立公益和社会责任委员会,受康达党委及管委会双重领导,组建了近150人的以康达党员及青年律师为主力军的公益律师队伍。两届律师公益(社会责任)典型案例评选活动中,康达所共有七个案例入选,在“捐资助学”“参与扶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立法与普法宣传”“律所公益品牌”“参与社会治理”领域均有上榜。
康达公益和社会责任委员会成立后,在开展公益活动中进行了一些创新性探索,服务中心、服务大局。如:本次获奖的“康达公益讲堂”,借助于康达公益讲师团,总所与21家分所有效联动,统一授课标识与模板,形成全国性公益普法品牌,推出菜单式、定制式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精准普法。康达受朝阳区司法局的委托,利用专业优势,以“康达公益讲堂”形式连续两年为朝阳区43个街乡及所辖社区进行公益普法,针对行政执法、物业管理等行政机关薄弱环节,普法与咨询相结合,助力法治政府建设。康达协助组建朝阳区物业管理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近期承接北京市物业矛盾突出项目现场指导工作,康达30名公益调解律师配合行政主管机关为北京市物业纠纷溯源治理工作贡献力量。康达法援律师回到工作岗位后继续热心公益活动,在他们的牵头带领下,康达与王跃律师服务过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司法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近日正式启动为期五年的“边疆法律服务月”公益活动。康达西安分所与西藏阿里地区司法局合作共建“公益法律服务基地”,以点成线,以线带面,带动更多青年律师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守正创新担使命,奋楫笃行续新篇。一代代康达律师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报效祖国、服务社会,一定会在康达公益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共同谱写新时代的公益赞歌。
西安安理 不辍公益
安理(西安)律师事务所律师 常昊喆
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做公益?首先借用安理(西安)律师事务所屈金冈主任的一句话来回答,“是因为我有一个做公益的梦想。我出生在陕北延安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居大不易,我常怀感恩之心,感恩那片土地和国家对我的养育,正是因为怀揣感恩的梦想,促使着我一直坚守正念、不忘初心”。
其次,“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是安理孜孜不倦的执业追求。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是我们律师的工作期盼和价值追求。
再次,安理律所推崇的“山止川行 臻于至善”执业理念和“五心”党建工作理念中的“仁心”,集中体现了安理(西安)律师执业的价值观,和我们践行的公益理念高度趋同和一致。
在党建引领下,这些年屈金冈主任带领团队,立足律师岗位,归纳起来,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公益工作:
第一,投身法律援助,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自本所成立以来,全体律师积极投身法律援助,始终坚持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等服务。2017年,延安市一名幼童被公交车碾压致死,律所主任屈金冈当即捐助一万元慰问金并委派两名党员律师免费提供法律服务。2020年,子长市一名男童被火车撞伤,律所立即为其免费提供法律服务,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
第二,坚持捐资助学,支持老区法治人才培养。从1999年至今,律所分别向延安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财经大学等多所高校捐款近300万元;为法学学子提供实习基地,并多次举行学术论坛、法律沙龙、模拟法庭、辩论赛、司法文书大赛等活动,为老区学子创造了优良的教育实践环境。
第三,关注乡村振兴,助力困难群众脱贫攻坚。在2017年以来,投资为延安临镇镇庙塬村修建冷库,帮助合作社设计、制作外销包装,充分利用了律所在全国的网络资源,积极帮助果农推销苹果,实现了农民增收,加快了脱贫步伐。
第四,履行社会责任,以律师的名义传播大爱。在四川汶川地震、河南郑州洪涝、新冠疫情、辽宁援藏律师程东病逝等不幸事件发生时,本所均第一时间组织捐款捐物,截至目前,捐款金额已累计近百万元。
公益之路漫长,贵在坚持和创新。新征程上,我们将着力践行强根聚五心,铸魂促发展的党建理念,始终把执业活动与服务人民群众相结合。坚决做到初心不改、公心不变,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用高水平法治守护群众的公平正义。西安安理,不辍公益。我们将在公益之路上不断作出新的贡献、创造新的成绩。
(法治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薛金丽 整理)
编辑:薛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