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浙江嘉兴全力打造数字时代互联网司法高地

2021-05-14 14:20:03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作者: -标准+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东升 王春

□ 通讯员 吴攸

走进中国革命红船启航地——浙江嘉兴,绿意盎然的大地上,洋溢着迎接建党百年的喜庆欢腾;湛蓝如洗的天空中,闪烁着数字司法的耀眼光芒。

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两项举措在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闪亮登场、全国首个“未来智能法庭”建设方案火热出炉、“长三角示范区执行在线”正式上线……

近日,嘉兴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姚海涛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弘扬红船精神,发挥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优势,嘉兴法院将“全域数字法院”改革作为总抓手,加快推进新时代法院现代化建设,积极构建数字时代司法新模式,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助力打造“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

全域化普惠便民

司法网拍竞价成功、交清房款后,5月7日上午,张先生在桐乡市公共服务中心,用一个小时就拿到房屋产权证。

如此高效的网拍过户流程,得益于桐乡市人民法院近期扩容的“法院执行一件事”之司法拍卖不动产转移登记专窗。

若按照以往流程,分别要前往法院、税务局、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等多个部门办理后续付款、纳税、过户等手续,一套流程下来至少得花两周。

“‘全域数字法院’改革宗旨是普惠便民。”桐乡法院院长许邦清介绍,桐乡法院不断深化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将原来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执行高频查询查控事项从“线下”搬到“线上”,“多件事”并为“一件事”,实现高频执行协作事项“一网通办、一键办妥、一日办结”。

今年3月,嘉兴中院根据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全域数字法院”改革部署,召开专题研讨会,中国工程院院士、行业科学家、互联网龙头企业负责人等应邀参会,为嘉兴法院擘画数字化改革蓝图。

“浙江法院信息化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嘉兴法院具有得天独厚优势。要积极探索,为全国法院闯关探路、提供样板。”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许建峰对嘉兴法院寄予殷切期望。

会后,嘉兴法院出台“全域数字法院”改革细化实施方案,推进以“1318”为体系的重点改革项目。“1”是指一个平台,即依托全省法院统一办案办公平台;“3”是指三大任务,即应用创新、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18”是指包括虚拟法庭、云上物证室、智能合约、司法脑图、案件质量云上检测站、金融纠纷一站式解纷中心等在内的18项重点应用。

点开“微嘉园”微信小程序,就来到嘉兴市民网上“新家园”,这里汇聚调解、普法、社会心理服务等各种模块,吸引193万市民,月均活跃用户数量达750万人次。

借助这样用户高度活跃的平台,2020年以来,嘉兴法院研发嵌入在线法院模块,依靠党委政府引入各种矛盾纠纷调解资源,形成“一键报事、一网流转、一次办结”的群众解纷一件事模式,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网上矛调中心,真正形成“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分层化解矛盾纠纷诉源治理工作新格局。

根据新方案,嘉兴努力推进法治联盟链升级,打造医疗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完善“微嘉园”平台功能,做强“禾解码”品牌,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发力,形成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高效便捷诉讼服务网。

一体化跨域协同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按下快进键,嘉兴“全域数字法院”改革也乘风破浪驶入新航程。

2019年7月,嘉兴法院敲响探索跨域一体化办案“第一槌”。全市法院组建知识产权一体化办案团队,研发应用跨域一体化办案平台,实现知识产权等类型化案件统一归集、审理,形成专业法官办专门案件的良性循环。这些创新探索,与如今“全域数字法院”改革的内涵特征高度吻合,也让嘉兴法院从一开始就具备了领先优势。

今年4月28日,嘉善县人民法院主动挂帅揭榜的“长三角示范区执行在线”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上线当天,嘉善法院通过该平台向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发起协助查询被执行人方某名下不动产登记信息请求,5分钟后,就收到吴江区法院反馈信息,执行协作事项顺利办结。

嘉善法院院长孙汉忠告诉记者,这一新平台依托嘉善政务“最多跑一次”机关内部协同办事平台,对接嘉善、吴江、青浦三地政务数据管理部门,并联动公安、国税、住建等高频协作单位,将原来分散在各地各职能部门的执行高频查控事项综合集成,推进不动产、公积金、车辆查控等16个事项线上跨域办理。

跨域一体化大潮汹涌澎湃,内部协同静水流深。

今年4月,海盐县人民法院上线全省首个“立审执破全流程一件事”综合应用,横跨整个司法全生命周期,立案、审判、执行、破产全流程覆盖,协作事项扩展至立案阶段当事人信息查询等50余项,协作部门纵向扩展至全县所有镇街道,实现立审执破“一站兼顾”、协作部门全县覆盖。

据了解,为探索贯通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数智法治新形态,桐乡市法院与司法局共同牵头,会同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共同推出了以行政审判与行政执法、行政复议数据联通、业务协同为核心内容的多跨场景应用。

目前,各行政执法部门已有8000余条执法记录在“行政法治一体化智能应用”平台上存证,绝大部分当事人基于系统数据的科学性、规范性,未提出异议,进入司法审查程序的比例仅为0.38%。平台为进一步统一行政执法、行政复议、行政调解、诉讼裁判的标准,推进行政争议诉源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为创新立法监督、推动普法守法提供了新路径。

智能化提质增效

在海宁市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便民利民设施随处可见:自助服务区内立案一体机方便律师、群众网上立案,3D导诉机加载地图导路提供法律问答,智能中转柜架起当事人和法官联系的桥梁……

过去,民间借贷纠纷中常见手写收据往往因格式不规范、金额不清、没有签字盖章、易被修改存在维权难等问题,南湖区人民法院率先在司法领域运用区块链电子收据,清晰还原交易事实,大大降低当事人诉讼维权成本。

南湖法院院长宋健说,区块链电子收据以及探索中的电子合约是小切口,但可以助推市场交易行为大变革。通过电子收据对部分市场交易行为进行规范,可有效降低纠纷形成率、提高已发纠纷化解率,深化诉源治理。

推进“全域数字法院”建设,除了从便民利民角度入手之外,嘉兴还从法院内部出发,更加突出法官在系统设计中的主体作用,让智慧司法产品真正实用、好用。

去年10月,针对物证存储难、管理难、查找难等问题,嘉兴中院在全国首创3D+AI+区块链“云上物证室”,构建物证数字化管理新模式,让物证采集、查阅、管理实现全链条云上操作。

打开“云上物证室”工作平台,拿起物证手持扫描仪,对准物证进行360度扫描,几秒钟后,它的3D影像就清晰展现出来,在视觉效果上,和实物一模一样。“它具有超高清实物还原功能,连物体上每一处刮痕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嘉兴中院负责信息化工作的干警邱腾涛说。

如今,“云上物证室”技术还用到了网拍拍品展示之中,如针对房屋、汽车等大尺寸拍品,推出基于先进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还原方案,实现快速智能重建和沉浸式实景展示。

案件审理过程中,“云上案件质量检测站”则是法官的贴心小工具,针对常见错误能够智能化纠错,并且具有相关数据查询、数据统计和态势分析等功能。

贴心的背后,是一线办案法官深度参与研发,他们梳理近年来再审和二审改判发回瑕疵案件,总结、提炼出上百个易错风险提示点。

在嘉兴中院审管处处长孙浩看来,传统的案件质量评查具有明显滞后性,当检查发现问题时,往往案件中的错误已经产生影响。“云上案件质量检测站”可以很好解决这一问题,实现问题预警在先和案件质量全生命周期管控。

智能化应用,全面提升案件质效。今年第一季度,嘉兴法院一审判决案件改判发回瑕疵率仅为0.04%,为全省最优。

编辑:李晓慧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