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国家卫生健康委在2020年发布的《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眼总体发生率已高达53.6%。
近视防控需要采取多方面的综合措施,除了科学用眼,研究证实,角膜塑形镜,也就是我们俗称的“OK镜”,也有助于延缓近视进程。那么,“OK镜”是如何控制近视的?佩戴“OK镜”有何要求和注意事项?是否存在风险呢?
“OK镜”控制近视的原理
眼轴(即眼球的前后径)的延长是造成近视的原因之一,儿童青少年在生长发育阶段,眼轴会不断延长,所以近视度数也会不断加深。“OK镜”是一种特殊设计的硬性透气性接触镜,可通过改变角膜前表面曲率,使眼球主动减缓眼轴增长,以此来延缓近视的发展。
“OK镜”并非适合所有人
很多人选择“OK镜”是因为它可以晚上睡觉时佩戴。夜间,镜片对角膜进行塑形;白天,摘下后角膜保持塑形后的形状,可以达到较好的裸眼视力,不用再佩戴眼镜。
但是,“OK镜”并非适合所有人。能否佩戴,需要经过专业医生的严格把关。通常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近视度数不超过600度;
●顺规散光小于175度,逆规散光小于75度;
●近视度数与散光度数之比大于2;
●角膜平坦K值小于46D;
●角膜平坦K值与期望降低的近视度数之差大于36D;
●角膜中央E值大于0.3。
同时,根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气接触镜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2020年修订版)》,“OK镜”禁用于8岁以下儿童。此外,远视、高度近视、高度散光、角膜弧度太平或太陡,以及有隐形眼镜佩戴禁忌症者,都不适合佩戴“OK镜”。
佩戴“OK镜”的注意事项
为了更好地达到延缓近视发展的效果,在“OK镜”佩戴期间,应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在初戴的3个月内,要按规定时间到配镜处接受至少5次全面复查。戴镜3个月后,也要定期复查。
●保持个人手部卫生,不可随意揉眼。家长在帮孩子佩戴“OK镜”前,要经过多次练习,并严格遵循护理流程,对镜片进行护理和消毒。
●佩戴时,应在镜片内侧滴满润眼液再戴镜,且要注意镜片下不能有气泡。
●戴镜期间若出现眼红、眼痛现象,可停戴2~3天,并视情况到医院复查。
●佩戴初期,可能会出现角膜点染的情况,应配合使用专用的滴眼液。
佩戴“OK镜”的潜在风险
尽管“OK镜”是目前延缓近视发展有效方式之一,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佩戴“OK镜”同样有潜在风险。
加重角膜缺氧 这是配戴“OK镜”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正常人睡觉时,角膜处于生理性缺氧状态,此时佩戴“OK镜”,会加重缺氧情况。角膜缺氧最先影响的是角膜内皮细胞,且这种损害是不可逆的。如果缺氧加重,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失常,就会造成角膜水肿等。
引发角膜并发症 长期佩戴“OK镜”,如护理不当还会引起角膜感染、角膜溃疡等严重并发症。但总体来说,随着技术的革新,人们对“OK镜”认知度提升,且“OK镜”专用护理液杀菌清洁效力提高,佩戴“OK镜”后发生角膜并发症的风险已大大降低。
综上所述,佩戴“OK镜”一定要去专业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并了解使用的注意事项及风险。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防控近视更要从良好的用眼习惯做起,除了注意用眼姿势,还要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保持充足的营养摄入,并保证每天有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来源:安安网供稿)
编辑:邢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