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法人》杂志全媒体记者 渠洋 见习记者 李辽
[在“智能化”浪潮中高歌猛进的中国制造,不得不直面一个现实:未来,可能每个搭载智能芯片、带有互联功能的产品都需要承担隐性的标准必要专利(SEP)许可成本。
FRAND原则的模糊界定,许可费计算的“黑箱”,构成了行业头部企业必须跨越的专利“深水区”。若处理失当,不仅对品牌声誉造成严重损害,还会对企业长远发展构成威胁。SEP的战火已经从智能手机终端蔓延到了万亿规模的汽车产业链。下一个领域会是谁?]
谈判桌外的法律反击
近年,中国企业遭遇标准必要专利(以下简称“SEP”)侵权诉讼的案例呈增多趋势。除手机领域的OPPO、vivo等企业外,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龙头企业比亚迪也被卷入其中。
值得关注的是,专利权人在智能手机领域已积累了丰富的SEP许可经验,而汽车企业普遍缺乏相关许可谈判经验,技术分析能力也存在短板——既缺乏分析通信专利技术的内部专业资源,也难以在没有外部支持的情况下独立完成SEP侵权比对分析。
按照惯例,若实施者使用了标准必要专利却未向权利人支付许可费,专利权人一旦发现,通常会先向实施者发出警告函,指出其侵权行为。若双方能通过谈判达成一致,后续诉讼即可避免;而一旦谈判破裂,专利权人可能会发起专利侵权诉讼,要求实施者停止侵权行为。北京桓润律师事务所主任侯广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此类诉讼中,专利权人通常会提出“禁令”请求,即禁止侵权方继续生产相关产品,并主张损害赔偿。
因此,此类诉讼主要围绕两大核心争议展开:一是许可费金额的合理性,二是法院是否会颁布禁令。一旦禁令生效,实施方将面临巨大压力,其产品需立即退出市场并停止销售,这对企业而言可能构成致命打击。
诺基亚诉OPPO案是中国企业受禁令影响的典型案例。2021年,诺基亚在英国、德国、荷兰、巴西、印度等多国对OPPO提起诉讼,要求其为使用的标准必要专利支付许可费。2022年7月,德国地方法院裁定OPPO侵犯诺基亚两项标准必要专利,对OPPO及其旗下品牌一加下达了销售禁令。禁令实施期间,OPPO被迫清空德国官方网站并全面停止在德销售业务。之后OPPO在全球范围内发起反诉,并于2024年与诺基亚达成和解,得以重新进入德国市场(一加品牌亦同步回归),但禁令导致的市场份额流失已难以挽回。
对此,北京市伟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孟凡臣强调,在诉讼过程中需遵循一项重要原则,即“善意原则”:实施方需积极回应许可请求、不拖延谈判、提出合理的反报价,因为若实施方被认定为“善意”,仅需支付合理许可费,无需承担停止侵权的责任;反之,则可能面临停止侵权的判决,一旦法院颁布禁令,产品将面临彻底退出市场的风险。
“尽管从既往判例看,标准必要专利侵权案件中,法院普遍审慎核发禁令,但这并非绝对。”侯广指出,企业需避免陷入可能触发禁令的极端情形。
对此,墨丘科技CEO黄伟才说:“实施者应该把许可谈判的重点从是否支付费用转变为应该支付多少费用,避免被权利人贴上使用了专利但拒绝付费的标签。然后在确定合理费率计算模型和费率计算上投入充分的资源。”
“及时回应”十分关键。北京汉坤律师事务所孙斌律师在2025中国汽车知识产权年会上指出。
无论是在华为诉中兴案中,欧盟制定针对SEP问题争议的行为准则,还是中国通过立法及司法实践确立的许可谈判规则,均要求实施者在合理期限内及时回应专利权人的许可要约,禁止采取拖延策略。
例如,德国法院明确,若SEP权利人的许可要约信息充分、完整,实施者亦需尽快作出实质性回应。
此外,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原二级巡视员、高级专利审查员师彦斌表示:企业应尽可能对专利权人声称的标准必要专利进行必要的分析评估。例如,该类专利是否都经相关标准明示,权利人专利包中的专利是否都有效,所有专利是否都与被诉侵权产品相关,实施专利的产品对哪些专利的哪些权利要求可能构成侵权,避免“糊涂”付费,付“冤枉”费。
他同时提醒:“在质疑专利的有效性时,可注意优先权是否成立的问题。优先权即权利人向国外申请专利时,通常先在国内申请,如果一年内又向国外提出申请,在后申请的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与在先申请的技术方案相同情况下,可将国外的申请日视为国内的申请日,即享有优先权。”
师彦斌透露,现实中出现过一些权利人的某些专利不应享有优先权的情况。专利实施者可以优先权不成立进而影响专利权的新颖性为由,请求宣告相关专利无效。“近年来,因优先权不成立而被宣告专利权无效的SEP不仅有,而且呈上升趋势。”
侯广建议,争议双方可通过专利清单交换与专利评估报告,提前分析标准必要专利的必要性与有效性。这种操作能让双方清晰掌握彼此专利布局,避免陷入高成本的诉讼对抗。
加入专利池是一个办法
在涉及标准的技术领域,专利数量庞大且权利主体众多,潜在的实施者可能面临众多权利人主张许可费,这被称为“专利灌丛”。
以手机行业为例,产品利润空间相对有限,若数万件甚至数十万件专利的权利人分别主张许可费,实施者将难以承受。因此,专利池形成了。侯广说,“一方面,专利池吸引专利权人入池,通过许可费分成实现收益;另一方面,向技术需求方集中授权。权利人将专利纳入池中后,不再单独收费,实施者只需向专利池支付一笔总括性许可费。”
2016年,面向汽车领域发放SEP许可的专利池Avanci正式成立。截至2023年2月,该专利池的专利权人数量已经达到54位,其中不乏中国的华为、中兴、OPPO等专利权人。
这些年,Avanci陆续寻找欧洲、美国、日本及韩国的汽车厂商磋商SEP许可。
目前,海外主流车企基本已加入Avanci的4G SEP许可项目。在许可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车企是Avanci通过诉讼手段达成的。其中,抵抗比较激烈的是戴姆勒和福特,但两家均败诉,并最终与Avanci达成许可。目前,还没有中国车企加入该专利池。
“对中国企业而言,专利池是一条出路。它将权利人的专利集中管理,许可费谈判也可一并进行,能大幅降低权利人与实施者之间的谈判成本。”侯广表示。
但专利池也有弊端。“其许可条件比较僵化,入池专利的价值不稳定,入池专利可能还存在搭售现象。”黄伟才认为,并非加入了专利池就能高枕无忧,实施者仍需要合理应对没加入专利池的其他权利人的许可邀约,因此在支付专利池许可费用之外,应安排一定预算用于支付其他权利人的合理费用,应对可能出现的许可谈判或诉讼。
孟凡臣说,在谈判中,中国企业可充分利用中国市场优势争取主动权。“首先,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物联网设备消费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这对SEP权利人来讲具有不可替代的吸引力;其次,中国企业高质量本土专利储备越来越多,也为中国企业在专利交叉许可、降低SEP许可费的谈判中增加了筹码。”
“比如,多年前,某外企在国外向某中国企业发起系列诉讼,中国企业在国内对其提起反制性诉讼,最终促使双方坐到谈判桌上,并达成一揽子和解方案。”孟凡臣称。
从知识产权“被动接受者”转向“规则参与者”,中国正在建立自己的专利池。2024年7月,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将全面实施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建设重点产业专利池。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专利池建设运行工作指引》,旨在引导和支持专利池科学组建、合理布局、规范管理、高效运营。
除此之外,黄伟才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应支持企业积极参与以专利形式体现的市场竞争,支持类似interdigital这类以专利研发和许可为主营业务的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
芯片AI或成下一个风口
SEP作为专利领域技术门槛高、专业性强的核心门类,当前纠纷主要集中在智能手机、物联网、流媒体、汽车等领域的头部企业之间,但其他领域的企业很少涉足。这导致许多企业尚未经历SEP挑战,甚至有些企业从未听说过这个概念。
随着中国制造科技含量的提升以及企业出海步伐的加快,未来涉SEP的争端与诉讼势必增多,企业需提前谋划应对策略。
师彦斌强调:“企业必须在技术研发上加大投入,重视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与综合实力,积极参与相关标准制定,强化自己的专利布局与保护,了解并掌握企业产品涉及的SEP,做到提前布局,不打无准备之仗。”企业在引入新技术时,需全面梳理产品涉及的SEP类型,是与国际标准、行业标准还是与其他标准相关。他说:“不同标准下,SEP的强制性存在差异。对于部分非国际标准或非强制性行业标准,企业需评估是否可通过技术绕过专利壁垒。”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应用,半导体芯片和人工智能领域涉及的SEP必将是下一个知识产权的风口浪尖,相关企业需及时关注SEP,了解、掌握和备战SEP。
师彦斌表示,通讯领域的典型案例、已形成的裁判原则及应对策略可供这些新兴领域借鉴。
标准必要专利专业性极强,远非企业想象的那么简单。若遭遇纠纷,企业需聘请专业律师介入。但目前,国内具备SEP实务经验的专利律师数量有限,多数律师尚未接触该领域,这也导致部分中国企业从接到诉讼通知到启动应对程序,往往因缺乏专业团队、时间仓促而陷入被动。
“过去20多年间的经验证明,积极参与专利许可谈判的企业逐渐成长为大权利人,而拒绝谈判的企业可能会逐步被市场淘汰。”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原知识产权庭庭长、知识产权审判专家宋健称,“对知识产权的尊重,体现在企业制定长远战略规划时,是否具有愿意遵守知识产权规则的意识,是否考虑将支付知识产权费用列为企业的经营成本。总之,在这一过程中,支付专利许可费是不可避免的,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知识产权问题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与贸易相关的重要议题。她认为,妥善解决好知识产权问题,关系到国际贸易的发展和我国企业的顺利出海。只有通过不断的市场培育和规则遵守,才能全面提升我国创新主体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责编|白 馗
编审|渠 洋
校对|张 波 张雪慧
来源|《法人》杂志2025年06月总第256期
编辑:范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