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法人》杂志全媒体记者 王茜 见习记者 李辽
今年6月,一则消息在知识产权圈激起涟漪——中国企业OPPO宣布与大众汽车集团签署全球专利许可协议,将包含5G在内的蜂窝通信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给大众全球产品线。作为OPPO首次与汽车公司达成的双边专利许可协议,此次合作标志着OPPO蜂窝通信标准必要技术的应用已从智能手机扩展至汽车领域,也凸显出中国企业在5G专利领域的话语权提升。
随着中国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强势崛起,中国已跃居国际专利申请的最大来源国,5G SEP声明量的全球占比高达42%。但根据国际竞争策略咨询公司CRA2024年发布的报告,2022年,全球SEP许可费中仅有6%流向中国企业,约54亿元,且主要由华为、中兴两家企业获得,而同年从中国流向国外企业的SEP许可费约843亿元,两者差距悬殊。
为何中国企业的专利实力与SEP许可中的话语权、经济收益长期不匹配?这背后暗藏双重困局:一方面,我国企业持有的专利在全球SEP许可市场的价值认可度仍待提升;另一方面,专利池的“话语权”长期由欧美主导,导致中国企业在国际专利授权体系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从某种程度上讲,SEP许可费堪称“躺赚”的暴利生意。在巨额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全球SEP许可费分配的失衡正引发多方利益博弈,一场场围绕SEP许可的明争暗斗,正不断改写着全球知识产权的版图。
欧洲SEP权利人的担忧
2023年,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OPPO诉诺基亚案的一审判决,是我国司法机关首次确定移动通信领域标准必要专利全球FRAND许可条件,同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确定了5G行业累积费率为4.341%至5.273%,为全球5G时代通信技术的许可运用树立了中国新规则。这一行为促成了OPPO与诺基亚的和解,却遭到了欧盟委员会的不满。有学者指出,欧盟的反应,本质上是欧盟及欧洲老牌SEP专利权人对全球SEP诉讼优选地的担忧。
据悉,欧洲近年来正通过系统性布局强化其在SEP规则领域的话语权:以推动统一专利法院(UPC)机制为核心,试图将欧洲打造成全球SEP纠纷的“裁判中心”。
今年5月,欧洲专利局发布了一份《标准与欧洲专利制度》的研究报告,报告称:“对UPC审理案件的最新分析显示,该法院正快速成为SEP权利人与实施者的首选法院。”
此前,欧洲SEP法律纠纷长期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多司法管辖区的平行诉讼不仅耗时长,维权成本也高昂。而UPC在短短19个月内已审结23起SEP相关纠纷,占欧洲所有SEP相关纠纷裁决的1/3以上,其影响力和效率在不断提高。
在欧洲,英国表现尤为积极,正尝试推进SEP的全球费率裁决机制与临时许可制度建设。自“无线星球诉华为案”确立了司法裁判先例后,专利实施者通过诉讼主张权益的案例显著增多,而“小米与松下案”首次以司法判决形式支持临时许可申请,这一突破性实践正与UPC形成竞争。
也有业内人士揭示了欧盟动作的深层指向:尽管OPPO诉诺基亚案聚焦手机领域,但欧洲权利人的真实忧虑或许投射在另一条关键赛道——汽车。他们担忧中国法院在该案中确立全球FRAND费率的做法,可能被延伸适用于汽车行业。
▲资料图片
目前,在手机之外,汽车行业与蜂窝技术SEP许可的关联性最强、争议最为集中。部分权利人担心,若中国汽车制造商未承担与西方车企同等的许可成本,可能会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车企面临的SEP不比手机少
6月9日,诺基亚技术公司首席许可官,负责诺基亚移动设备、消费电子、汽车和物联网专利许可的Susanna Martikainen在博客中直言,今年是中国汽车专利许可的转折点,要么更多的中国汽车厂商将签署许可协议,要么专利权人将会发起更多诉讼。
这一表态的背景颇具深意:今年2月以来,比亚迪在德国及UPC连续遭Avanci专利池许可方Sol IP、IP Bridge起诉,被控对多项蜂窝技术SEP侵权,成为首家被蜂窝技术SEP权利人重点起诉的中国车企。
更具深意的细节在于,诺基亚于去年4月宣布与一家中国汽车制造商签署了业界首个专利许可协议,该协议不仅涵盖蜂窝技术,更包含常被外界忽视的WLAN技术。Susanna披露,诺基亚目前已经与5家汽车制造商达成了WLAN的双边许可协议。
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制造大国,中国在产业全球化与标准统一化的进程中,注定要成为SEP许可费的重要支付大国。从产业演进逻辑看,中国车企未来面临的专利许可项目可能不比智能手机少,当前手机领域已成为成熟许可项目的蜂窝通信、WLAN、音视频编解码等许可项目,可能会逐步向汽车行业转移。
在全球化征程中,中国企业与SEP许可规则的深度互动已不可避免。尽管中国在5G技术领域具备领先优势,但在SEP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仍有提升空间。
武汉大学教授宁立志曾分享过一段经历,他的话更能揭示SEP博弈的本质。在一次会议上,当被问及“中国在SEP规则中是制定者还是追随者”时,他回应道:“SEP规则的形成是全球博弈、互动、协商的结果,无人独主,亦无人仅随。”
责编|白 馗
编审|渠 洋
校对|张 波 张雪慧
来源|《法人》杂志2025年06月总第256期
编辑: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