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工作委员会、中国企业联合会合规工作委员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法律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北京企业联合会、北京劳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大成工程与基础设施行业委员会协办的第十二届中国企业法治论坛(2024)在北京中国企业联合会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高水平法治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旨在对营商环境法治化助力企业发展、新《公司法》下的公司治理与合规运营等进行深入探讨。
来自中国企业联合会、最高法国家法官学院、中国企业权益保护智库、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法律工作委员会、北京市企业联合会、上海市企业联合会、山西省企业联合会、法制日报社中国公司法务研究院等有关领导,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等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法学界专家、学者,中国石化集团、中国移动集团、中国招商局集团、京东方科技集团、北京电控、天能控股、北京法政实业集团、粤丰环保电力公司等企业负责人、总法律顾问和法制机构负责人,贵州省企业联合会、河北省企业联合会、江西省企业联合会、四川省企业联合会等地方企联的部门领导、北京市君泽君律师事务所、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北京市东元律师事务所、北京市首联律师事务所等嘉宾参加了本届论坛。
中国企业联合会驻会副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工作委员会、中国企业联合会合规工作委员会主任梁彦致辞。她表示,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高水平法治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紧扣中国企业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脉搏,既有现实意义,又具时代内涵。2023年11月,中企联完成了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工作委员会的换届工作,同时成立了企业合规工作委员会,为进一步推动企业依法维权和合规经营,夯实了组织基础和工作力量。中企联维权工委在积极参与涉企立法及政策制定,助力企业减负与清欠行动,协调企业维权和纠纷处理,搭建企业法制交流平台和对企业相关法律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等方面,都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中国企业联合会的合规工作委员会成立以来,开展了培训调研和标准制定,也在支持和引导企业合规经营上做了一些工作。高水平的法治不仅可以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还有利于企业自身规范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期望企业界和法律界的同仁继续携手共进,为助力中国高水平法治建设和推进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研究所所长焦亚尼致辞说,高水平法治护航企业高度质量的发展,除了制度建设、制度执行之外,也有争议解决方面的一些安排和需求。近年来,贸仲案件呈现稳步增长、更多国际化趋势,案件涉及近170个国家,贸仲裁决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得到了承认和执行,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起到了一个保驾护航的作用。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第一要有风险意识,第二要选择合适的纠纷解决机制或者纠纷解决机构,以高水平的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
中国企业联合会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工作委员会、中国企业联合会合规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张文涛主持,她表示,中国企业法治论坛伴随着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战略部署一路前行,有力促进了企业界和法学理论界实务界的对话与合作,不断加强法治精神正能量在企业界的传播,帮助企业更好地做到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为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中国企业联合会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工作委员会、中国企业联合会合规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耀国主持论坛环节。
最高法民三庭原正局级副庭长、一级高级法官、中国企业权益保护智库秘书长金克胜发言指出:企业行政合规对于我们的营商环境至关重要,针对当前执法中明确的运用合规的方法和理念少、行政合规的制度体系不全等问题,他建议,修改相关的法律规范,扩大行政执法的和解制度的适用,理清政府监管和市场之间的关系等。
中国节能集团原总法律顾问、粤丰环保电力公司总经理张超发言表示,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要提振发展信心。提升信心,最根本最紧要的一项就是要改善营商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很多政策,也明确民企国企一视同仁,在市场准入、税收政策、科技扶持等方面都提出了要求,但是从落实的情况来看,还是有很大的空间。
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大成工程与基础设施行业委员会的牵头人杨关善就当前PPP项目拖欠严重的情况分析认为,拖欠的原因一是政府付费能力不足,二是违规实施未列入财政预算形成的政府隐性债务,三是工程承包企业对下游企业不能支付。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系列措施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相信问题会有所缓解。
东方集团原副总裁、北京重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胡曾铮发言表示,现在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的风险集中的原因,既与经济发展业务创新,也与企业出海有关。企业风控合规建设,一是要有整体的体系建设,二要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始终,三是要有合规激励。目前发布的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也规定了民营企业要规范运营,依法依规,建章立制,如果不合规经营,也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中国企业联合会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工作委员会、中国企业联合会合规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耀国主持论坛,他指出: 2024年7月1日新公司法正式实施,对公司治理与合规运营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公司注册资本的实缴制,取消监事会和监事设立审计委员会,对合规提出了明确要求,进一步规范了董事的职责等等。近期,中国证监会公开发布了征求意见,在新《公司法》和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注册资本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实施后,证监会拟集中打包修改废止了89项规章规范性文件。高水平法治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释放法治精神的正能量一定能够不断地推进依法治企和依法治国建设。
中国企业联合会驻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原副秘书长李冰就国企公司治理的实践探索发言认为,新《公司法》有关治理的规定需要思考的,一是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更好地统一,二是新公司法在董事会明确了审计委员会,强化了董事会监督职能,三是对法定代表人给了更宽的范围等等。他认为,董事会要科学理性高效。科学是基础,董事会结构要更加尊重规律,更好发挥董事会作为决策主体的地位。理性是指决策要覆盖全过程、全产业链,要有序。同时,董事会要有效率。不追求效果,董事会作用就不能发挥。
中国商法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朱慈蕴教授发言认为, 2005年《公司法》推出了部分认缴制,2013年公司登记制度改革实施全面认缴制、无限认缴制,这次新公司法对全面认缴进行修正。认缴制没有改变股东必须对公司出资的法定义务,但全面认缴制带来虚高注册资本,加大交易风险,尤其是全面认缴制没有限制未届出资期限的股权转让,因此债权人能否要求出资人加速履行出资义务,可否追究转让人的连带责任,司法实践中也有不同的认识和裁判。她认为,认缴制背后反映的资本信用和资产信用。资本是个固定的数,资产是个动态的数,公司法只能对资本做规定,没有办法对资产做规定,很多资产的问题都是用合同的方式去解决的。
北京劳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张陇就国有企业劳动员工领域的合规发言。他认为,一要理清关系,二是处理好文件与制度、劳动合同的关系,三是市场化的改革中,包括岗位能上能下、人能进能出、公司的人事评价、人员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等,要有长效的机制、合规来支撑改革。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杜江波就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发言。他说,当前,在建设世界一流法治企业、推进企业合规体系建设中,我们要把握合规管理三大关系,一个是大合规与小合规的关系。第二个是要把握好专项合规和全面合规的关系。大型央企一定要建立全面的合规管理体系,同时在这基础上还要针对企业的产业特点、企业规模、企业性质,建立若干个专项合规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环保、财经数据、出口管制、制裁反腐败的防范关系等等一系列的专业合规。第三个就是在合规上要把握住主动合规和被动合规的关系,要以主动合规为主来推进企业合规管理建设。他认为,合规体系建设对企业来讲,不是个案的应对,而是在发展战略上的应对。从全面合规到专项合规,从总部合规推动到基层合规,都是企业合规的重点。
中国招商局集团原总法律顾问王春阁发言表示,新《公司法》新增和修改了约80%的条文,实质性修改了约55%。本次修法强化董监高责任,推动董事会中心主义的形成,涉及董事的主要法律责任及履职风险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应向公司和股东赔偿损失;给他人造成损害的过错赔偿责任;不当利润分配的连带赔偿责任;对股东抽逃出资的连带赔偿责任;不当减资的连带赔偿责任;催缴出资义务;清算义务;董事会决议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因此,董事履职应注意主要问题:关注董事会会议程序;认真阅读会议材料;关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对有风险的投资项目,关注尽职调查报告,有必要须到现场考察;关注公司财务状况和现金流、负债情况;关注公司参与对赌、回购、减资情况;不能一味反对,协助公司发展。
北京市君泽君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高级合伙人钟向春表示,新《公司法》188条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导致的对公司的损失要负有赔偿责任。这一条并没有把规章和规范性的文件提到和法律行政法规一样的高度,那么董事在执行职务的时候,是不是就可以不遵守这些规范性文件。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金融企业合规管理办法,都规定了董事是公司合规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对合规管理以及或者分管的领域的合规负有领导责任。从《公司法》新修订的条文上,虽然没有明确的把合规作为一个承担责任的直接的依据,但是我们从法律解释上来说,从谨慎的角度来说,合规确实是悬在董事头上的一把利剑,应当值得高度防范。
北京首联律师事务所主任、创始合伙人杨鸿飞就新《公司法》背景下的合规管理发言认为,涉及法定资本制度的调整;透明度增强与信息披露的强化;股东权利与义务的重新界定;董事会职责扩大与执行监督强化,董事会催缴股东出资的法定义务。强化董事会成员的合规意识和执行力;章程修订与合规管理制度的升级,企业必须尽快修订公司章程,使其与新法规定相适应,对合规义务提出新的要求;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的认定与约束,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定义和义务进行了调整;企业重组与减资、增资规定的规范化;高管任职资格与责任追究机制的完善,完善董、监、高的信义义务;强化董事维护公司资本充实与安全的责任;强化董事的法律责任;合规文化塑造与全员参与;外部监管趋严与合规风险应对,企业需密切关注监管部门的最新动向。
与会代表认为,本届论坛通过法学法律界、律师界、企业界与政府协会加强合作,深入探讨高水平法治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多角度的深入交流,提供了很多的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发挥了智库作用,释放了法治精神的正能量,进一步促进了依法治企和依法治国建设。
编辑:乔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