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法治中国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法治建设,积极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稳经济促发展、锻造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全面展现新时代企业法治建设十年成就,深度研讨未来企业法治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激励全社会以更大的责任担当推动法治企业建设、法治中国建设,4月21日,由法制日报社主办,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智慧法院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公司法务年会(北京)暨首届企业法治建设创新典型案例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新征程,再出发”。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江必新,法制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邵炳芳,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法规司一级巡视员孔丽英,清华大学法学院国际仲裁与争端解决专案主任郑若骅,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中心)副秘书长陈福勇在开幕式上致辞。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公司法务、律师、专家学者共200余人参加会议。法制日报副总编辑张国庆主持开幕致辞环节。
年会得到北京市企业法律顾问协会、上海市企业法律顾问协会、上海市法学会公司法务研究会、湖北省企业法律顾问协会、江苏省企业法制工作协会、浙江省企业法律顾问协会、安徽省企业法律顾问协会、深圳市企业法律顾问协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江必新致辞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江必新在致辞时表示,法治创新要以守正为前提,处理好改革与法治的关系。企业法治建设事关企业的健康、生存和发展,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法治要具有中国特色、法治底色、实践鲜色和时代亮色,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法制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邵炳芳代表主办方致辞
法制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邵炳芳在代表主办方致辞时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做出专章部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过程中,企业法治建设应该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需要各界共同思考、回答的时代课题。法治日报社将继续为行业、为群体鼓与呼,为企业法治建设提供信息和资源支持。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法规司一级巡视员孔丽英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法规司一级巡视员孔丽英表示,良好的合规管理体系,能为企业决策、管理、监督提供科学依据,有效保障企业的高效稳定运行。企业强化法律意识,依法治理规范行为,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企业文化,自觉抵制违法行为,合法权益才能得到保障,才能确保企业行稳至远。
清华大学法学院国际仲裁与争端解决专案主任郑若骅致辞
清华大学法学院国际仲裁与争端解决专案主任郑若骅在致辞时表示,中国企业的健康发展与国家高质量发展紧密相连,企业法治建设实践的成果体现在其制度管理、合规管理、风险管理、法治保障和法治文化上。在过去的国际争议解决案例中,中国企业通常都作为被申请人和答辩方,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经成为索赔方,有强烈的意识用法律武器来维护权利。在这一过程中,碰过的“钉子”能够成为未来非常好的经验。
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中心)副秘书长陈福勇致辞
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中心)副秘书长陈福勇在致辞时表示,好的制度框架需要有流程作为保障,仲裁规则也面临调整和创新,要统一部署和安排,这将决定未来几十年仲裁领域的发展。从过去十年的经验来看,北仲办理的案件数量增长速度很快,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国际案件,适用国际条约,一些以往很陌生的概念如今已成为非常扎实的实践基础。中国仲裁具备了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能力,也有了自己的底气。
会上发布了首届企业法治建设创新典型案例。据法制日报社中国公司法务研究院秘书长辛红介绍,首届企业法治建设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自3月启动以来,得到全国各地企业、商协会、律师团队、法律服务机构等积极响应。
从本次征集活动可以看出,企业法治建设存在以下特点:
一是企业法治建设重视程度明显提升。此次申报的既有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也有来自各省市的地方重点国有企业、各个领域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也有律师事务所、法律科技公司、检察机关、司法部门、商协会、以及各类行业调解组织等,从报名的响应程度、踊跃程度可以看出企业法治建设内外部的重视程度在明显提升。
二是企业法治建设基础更加牢固。不论是制度管理创新,还是合规管理创新、风险管控创新、法治保障创新、法治文化创新,这些典型案例都可以看出企业法治建设的基础越来越牢固,越来越扎实,企业法治建设实践正在走向深入,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重要保障。
三是企业法治建设引领力量更加强大。这次不少企业申报了多项案例,可以看出这些企业的法治工作比较全面,示范作用、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中国企业法治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起点,相信这些企业对新时代10年来企业法治建设探索与实践的深度总结,必将在新征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入选首届企业法治建设创新典型案例的企业代表
经过一个多月的征集、筛选和专家评议,最终从353个案例中产生“制度管理创新典型案例”“合规管理创新典型案例”“风险管控创新典型案例”“法治保障创新典型案例”“法治文化创新典型案例”5个类别共66个典型案例。结果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专家们一致认为,上述案例深度总结了新时代十年来企业法治建设的深度探索与实践,坚持合法合规经营,秉承诚信为本的原则,积极推进企业法治建设走向深入,必将不断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开启中国企业法治建设新的征程。
在本届年会上,法制日报社中国公司法务研究院和上海市方达律师事务所还联合发布了《中国年度企业合规蓝皮书(2022-2023)》(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对近两年中国及域外重大合规事件进行了全景式分析,除反垄断、反腐败、数据保护、出口管制与制裁、行政执法及刑事司法等传统合规领域外,今年的《蓝皮书》还新增了多边银行合规、ESG、海关制度等当前热点合规领域,对相关话题进行了专题介绍。这是法制日报社中国公司法务研究院与上海市方达律师事务所第七次联合发布年度企业合规蓝皮书。
法制日报社中国公司法务研究院和上海市方达律师事务所联合发布《中国年度企业合规蓝皮书(2022-2023)》
年会还举行了“新形势下的企业合规趋势与挑战”主题演讲环节。中国铝业集团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胡振杰,东航集团法律部副总经理曹颖,康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裴银州,小米集团法务部总经理刘振,中粮集团中国茶叶副总经理、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张小凤,北京幂律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石玏,上海交通大学智慧法院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力等重量级嘉宾分别作了精彩演讲。
中国铝业集团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胡振杰
中国铝业集团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胡振杰在演讲时表示,做好企业的法治工作,首先要对制度进行不断制定、修订和完善。根据国资委要求,中国铝业在集团公司章程内明确确立了依法治企的原则和总法律顾问制度,在此基础上完善三项审核流程。与此同时,不断推进法律管理的精细化和标准化,确立“四库三书”制度体系,还实施了交易黑名单库、发布诚信合规手册、优化法律服务共享机制等相关措施,有效完善了法务管理架构。
东航集团法律部副总经理曹颖
东航集团法律部副总经理曹颖表示,东航集团作为智慧出行的先行者,将AI技术和数字技术相结合,投入到具体业务场景中,衍生出一系列智慧出行的新场景和新模式。随着智慧出行的快速发展,也为旅客信息保护工作带来了挑战。2018年,东航集团推出旅客信息保护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先后制定旅客信息安全事件处置实施细则、客户数据存储管理办法、对外数据交互管理办法以及旅客信息保护合规指引中英文版。2018年,东航集团任命总法律顾问郭俊秀为数据保护官,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航空公司的经验,在子公司任命数据保护专员,初步建立起具有东航特色的旅客信息保护知识库。
康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裴银州
康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裴银州分享了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和应对的策略。他表示,当前部分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意识依旧不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研发时没有对专利进行详细的检索,自主开发的成果可能出现不可用的风险;研发完成后没有申请专利保护就将相应的技术公开,导致后续限制使用的风险;运营中合约不明,没有明确知识产权权属以及保密协议,出现专利陷阱、知识产权侵权的风险。他认为,对于专利风险的防范措施,主要是避免重复研发、避免纠纷、建立专利数据库三个方面。同时,建立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机制非常重要。
小米集团法务部总经理刘振
小米集团法务部总经理刘振则从隐私保护和知识产权角度来阐述企业合规工作。小米集团从2014年开始就设立安全与隐私委员会,其中包括了法律部门、技术部门的重要成员。隐私保护工作既要对法律有准确解读,更要通过技术把合规工作落实到具体产品中。除自身专利积累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还需要和老牌的通信公司和合作伙伴建立可持续的知识产权合作关系。
中粮集团中国茶叶副总经理、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张小凤
中粮集团中国茶叶副总经理、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张小凤表示,在当前形势下,中国企业国际化运营面临的企业合规建设需求已从境内合规转向境外合规。逆全球化导致国际条约和多边协定的权威受到冲击,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促生了更多涉外合规新课题,气侯变化等全球环境危机带来诸多新的境外合规新压力。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可以尝试在恰当时间,恰当地点,通过恰当方式,做好企业合规、国际化合规、建立和使用好治理体系和管理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际规则的不完美。
北京幂律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石玏
北京幂律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石玏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法务管理领域的实践案例。石玏表示,人工智能的模型是有阶梯和分层的,合规也是一样,对于企业来说,要建立自己企业专属的AI模型,在此基础上形成服务于各个业务板块、各个业务场景的具体应用。以合同审查为例,借助AI的能力,以前需要审合同、找风险点的工作,可以在上传合同的同时就完成,AI可以直接给出有哪些风险点、法律依据是什么、裁判案例是什么、修改意见是什么、风险提示的等级和内容是什么,从而大幅度提升效率和质量。
上海交通大学智慧法院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力
上海交通大学智慧法院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力在演讲时表示,在合规数字化方面,最难的是数据融合。首先是发现难,在发现风险点的过程中,如何把一些要素做实体化切分,这是非常难的工作。第二是预防难,不同子公司、分公司认知视角不一样,分歧在所难免,很多岗位“事后诸葛亮”比较突出,要做源头预防。第三是应对难,比如缺少统一规范和标准。第四是监管难,合规数字化的目标一定是在前端防患于未然,此问题如何解决?首先流程要优化、标准化,涉及到的关键流程要进一步精细化。还要建立一体化平台,对数据生态进行深度治理。杨力最后表示,必须对数据问题、业务流程两个条线进行全周期治理,企业合规数字化建设才能获得成功。
法制日报社企业法治建设专家聘任仪式同日举行。这是法制日报社聘任的首批企业法治建设专家,共19位资深企业法务专家获聘,均为来自知名企业的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法律合规部门负责人或致力于推动企业法治建设的专业人士。
法制日报社聘任首批企业法治建设专家
如今,全面加强法治建设,促进合规管理已成为企业普遍共识。权威、专业、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可帮助企业分析法治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法治建设方案和意见,助力企业解决好依法治企相关问题,推动中国企业法治建设水平向新、向好发展。与此同时,企业法治建设不仅是企业自身的需要,也是全面加强法治社会、法治中国建设的需要。企业内部完善的合规、决策等机制,也可以为建设更加规范、公正、透明的法治社会提供动力,为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法制日报社企业法治建设专家库旨在组建服务企业法治建设的“智囊团”。
编辑:吕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