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8日,由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促进中心、上海虹桥海外贸易中心合作促进会、中国政法大学法治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共同主办的“2022年中国进出口综合贸易服务发展论坛”在上海虹桥海外贸易中心隆重举行,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同探讨综合贸易服务变化及贸易合规挑战。
本次论坛以综合贸易服务为着眼点,围绕综合交易平台服务、推进国际贸易实现法治化、合规化高质量发展等议题进行剖析和讨论,为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经营活动提供合规遵循。
论坛由中国政法大学法治与可持续发展中心执行主任郝作成教授主持开幕,上海法学会会长、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原院长崔亚东,上海虹桥海外贸易中心合作促进会理事长江波,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会长、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学会名誉会长王亚平,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促进中心副秘书长兼投融资服务办公室主任何伟分别作开场致辞。
王亚平会长从综合贸易服务的现状、发展趋势等角度出发,强调了贸易服务在新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数字贸易已成为经济中的新形态,产业数字化发展,推动了服务业、制造业、金融科技等领域的极速变革,面对这样势不可挡的潮流,需要政府、企业、专家学者共同应对不断涌现的新变化。
江波理事长强调,依托上海虹桥管委会的支持,虹桥海外贸易中心得以创新发展,成为集聚全球高端要素,为境内外企业提供服务的综合性平台,依托这样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企业将链接国外优质资源,在更便利的条件下,获取政策信息、企业资讯,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崔亚东会长指出,本次论坛围绕“综合交易平台促进企业高效发展,合规法治化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希望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站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高度,努力打造治理完善、经营合规、管理规范、守法诚信的法治企业,为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贸易强国作出新贡献。
何伟主任则表示,深化改革开发,扩大对外交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现在的民营企业对资源整合有了更多需求,也越来越积极寻求对外交流,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国际协议的签署等,企业在享受跨境贸易政策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受到了各种规则提出的挑战。
圆桌讨论环节由中国政法大学法治与可持续发展中心研究员、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黄云艳律师主持进行,圆桌会议的第一单元由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促进中心投融资服务办公室副主任朱磊就“综合交易平台促进企业高效发展”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面对全球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受新冠疫情和贸易摩擦双重影响,国际贸易和流通正发生着巨大改变。作为主要面向企业,为企业提供帮助的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难题,使资源能够在企业间共享,既让企业节省成本,也让企业提高了效率。
在与谈环节,主谈人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促进中心副秘书长兼投融资服务办公室主任何伟表示,近年来,涉及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各个综合交易平台在各地开始建立并不断完善,目的都是服务企业,使企业能够获取有效信息,整合优势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以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促进中心为例,中心促进了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实现欧亚拉美多中心合作,在大宗商品贸易、技术转让、投资并购、国内产能输出、跨境金融服务、海外资产保护等多方面,为企业提供广泛且深入的服务。企业依托平台的资源,便可以结合自身优势,获得长足发展。
四川省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退休教授、原四川省政府参事曹德骏表示,这样的综合服务平台非常必要,对四川企业尤其重要。我们在对企业进行调研时发现,企业具备极大的潜力,但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不习惯国际贸易的方式等,发展不如预期。这样的综合服务平台无疑是可以弥补企业的短板,增强企业力量的。
葡中中小企业商会战略发展委员会主席及葡萄牙贝森银行董事长卞方认为,金融越发达,贸易越便利。国际贸易和金融是密不可分的。开放式金融就是要打造一个金融的平台,把相关的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融合在一起,使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相互兼容及补充。高效、风险可控的开放式金融,将会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同样地,开放式贸易意味着传统实体企业和跨境电商可以相互弥补,竞争,发展,可以在这样一个生态里享受高效、风险可控的开放式贸易。二者叠加,可以创造一个可分享的绿色环境。
中节能华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殷意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有一些固有的想法和意识问题。通过地方性、国际性的合作平台,如果把这些企业放在一个方向正确的跑道上,对企业将是非常重要的促进。
中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秀明认为,一方面,公司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加强与外商的联动互访,但目前仍缺少很直接的沟通;另一方面,公司对各国的法律制度、地方政策缺乏了解。因此,国际性的综合服务平台、专业的法律服务,对于出海企业来说必不可缺。
法国外贸顾问及法企中心联席主任邢国樑表示,法企中心这个平台是链接中法、中欧的重要桥梁,平台站位高、方向准,与法国企业有深入的交流。中小企业发展是世界级难题,如何打破,并把法国的实践经验带给国内的企业,帮助国内的企业更好地发展下去,这是平台一直以来坚持探寻的。
圆桌会议的第二单元以“合规法治化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上海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陈建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一流营商环境的营造需要合规,需要法治化、规范化,合规不仅是企业经营的紧箍咒,更是保障企业经营行稳致远的防护网,企业合规管理的有效途径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不断探索。
上海市北数据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物联网安全联合实验室副主任汤国强表示,上海市北数据安全研究院隶属于上海市静安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是在静安区科委“推动数智经济增长”的工作指示下成立的,为数智经济提供政策研究支持的智库。近年来,上海高度重视公共数据开放和大数据技术发展,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数据治理生态体系,以静安区为例,静安区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工作,构建公共数据开放清单,并做好与市级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的对接,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应用。与此相关,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合规风险。比如现在智能家居、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应用了信息传感技术的产品越来越多,由于物联网信息传感设备的信息收集是在无人力介入的情况下自动完成的,因此,被收集个人信息的主体如何知晓其个人信息被收集便需要被给予充分的考量,这也给物联网数据合规工作带来了挑战。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副研究员何治乐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企业数据安全合规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她认为,首先,数据安全合规是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国家数字经济安全法治保障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公安机关等监管部门已经依法开展常态化的数据安全行政执法工作,数据安全保护进入强监管时代。“滴滴被罚80亿案件”进一步警示各单位亟需做好数据安全合规,确保安全发展。其次,数据安全合规是帮助企业保持信誉和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数据违法犯罪行为会被记入信用档案,直接影响企业信誉,对企业的某些市场准入资格造成影响。最后,数据安全合规能够成为企业免予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事由。2021年《行政处罚法》新增加的不予处罚规定同样适用于数据安全合规行为。刑事处罚方面,全国首例数据合规不起诉案件也表明,数据安全合规对于企业弱化风险责任,维持业务连续性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支持作用。这也是国家与企业建立监管对话机制,实现数据安全多元共治的有益尝试。
阳光保险集团税务总监宋宁指出,随着企业发展的深入、政策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税务合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对拟上市公司的涉税问询更加专业,要求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对其业务模式、会计核算等事项作出详细披露;外贸企业如果要申报出口退(免)税,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常见的风险点。如果发票被认定异常,企业会被暂停出口退(免)税,已经退(免)税的还要先退还税款。这给企业带来的启发就是,企业应当完善自己的税务合规管理。比如:企业应建立适应税费事项备查制度的税务档案管理系统,分类归集、保存涉税资料,同时做好与相关会计档案的衔接等。同时,企业还应当加强对供应商的税务合规管理,避免出现风险连带的情况。
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范海林表示:合规是企业红线。企业有些情况没有发生,特别隐蔽,但如果出现问题时,给企业带来的可能是灭顶之灾。企业可以做到的基础的合规管理包括:1、事前预警。规定合规职责。权责利分清,运行机制到位。运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合规风险;2、事中管控。建立合规制度,对7个领域的合规风险进行梳理,包括:反倾销,反商业贿赂,生态环保,安全生产,劳动用工,数据合规,税务合规。3、事后追责。对于不合规的行为需要建立处理和处罚机制。
最后,上海虹桥海外贸易中心合作促进会秘书长田晓红发表闭幕致辞,她表示,此次论坛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达成共识,与会专家、企业代表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未来希望通过更深入的沟通交流,推动企业合规建设的发展,推动企业自身高质量的发展。
(撰稿:中国政法大学法治与可持续发展中心 黄云艳)
编辑:李晓慧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