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作为防洪排涝的主要通道,对防止积水成灾有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筑牢城市防洪排涝生命线,浙江省余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于近日查处一起向水体排放废弃物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相关规定,依法对浙江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处以两万元罚款。
依据“建设领域综合执法一件事”工作部署,余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对在建工地开展例行检查,检查过程中发现浙江某建设有限公司将工地内基坑处未经沉淀处理的黄泥水直接向河道排放,导致河水浑浊。该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和其他废弃物”的规定,执法人员现场发放了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并要求相关负责人接受调查。
在后续调查询问中,执法人员发现施工单位负责人对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抱有“不重视、不负责”的侥幸心理。执法人员对其作出详细解释,如果持续不断地向河道排放黄泥水,势必会导致河内淤泥增多,河床抬高,影响行洪安全。同时,排放的黄泥水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水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影响。同时,执法人员也对施工单位负责人进行了“一案一普法”工作,当事人表示已经认识到了错误,并愿意接受处罚。
下一步,余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将继续联合水利部门强化政策宣传引导,着力提高施工单位环保意识,持续加强巡查和监管力度,强化责任追究,以实际行动捍卫辖区水生态环境安全,彰显执法部门对环境污染“零容忍”的坚定态度。(张钢杰)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