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徐州文庙历史文化街区的怪兽智造蛋糕甜品店,主理人王玉一边接订单电话一边给线下客户结账。这家紧跟时尚潮流的甜品店,颇受年轻人的喜爱。蒯创 摄(视觉江苏网供图)
6月9日,苏州彩香菜市场,顾客拎着行李箱来买咖啡。这家小店将咖啡与菜场里的豆浆、蔬菜混搭,产品颇受青睐,也为菜场增添新活力。张锋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6月10日,南京江北新区“鲤coffee”,一位顾客边喝咖啡边赏鱼。别出心裁的“鱼咖”搭配,吸引不少人到此打卡。小店老板希望营造一种让生活“漫游”起来的可能。记者 丁玄玄 摄
6月11日,南京市西城夜未央一家潮玩店,店主在指导客人玩卡牌游戏。小店定期组织卡牌对战活动,将兴趣与消费深度融合,吸引不少消费者光顾。记者 陈俨 摄
6月8日,苏州姑苏区十全街,95后陈澄开的嘿啰面包店,门庭若市。靠着面包品质和十全街人流量,小店开业两年,生意持续红火。阙明芬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6月8日,南通寺街,90后邹一鸣在自己的陶艺自习堂内创作。创业一年多,小店名气渐涨,还成了民盟南通市委的“科教文化交流基地”。龚卫东 摄(视觉江苏网供图)
南京一家名为“自然·植物实验室”的小店,售卖微缩景观,在方寸之间构筑萌趣盎然的自然童话。记者 范俊彦 摄
扬州皮市街的边城书店,能买书还能体验古籍修复,古籍拼贴画、锦灰堆等文创产品更是吸引不少年轻人到此亲近传统文化。刘江瑞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6月9日,95后创客李建龙在南京的第二家“葡叽叽蛋球仔”开业了。因品控做得好,他的首店获得外卖平台中式糕点南京地区好评榜和复购榜双料第一,也给了他扩张的底气。记者 蒋文超 摄
6月10日,南京石鼓路一家俯拍大头贴小店,年轻女孩们边拍边玩,笑声不断。记者 魏林娜 胡楠 摄
空间,或大或小,却孕育着无限可能。正是6月毕业季,寻一方天地、雕琢一家小店为年轻人创业就业提供更多崭新的舞台。
走进江苏的小巷街角,各式各样的“青春小店”开得风生水起。这些青年老板,用独家创意与行动,向来往观众展示其中的蔚然大观,让店面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更成为活力满满的消费空间,有力参与经济的蓬勃脉动。通过镜头,我们可以看到,包容万千的小店有很多“面孔”。
它可以是菜场里的一家咖啡店,将咖啡与菜场里的新鲜果蔬和豆浆融合,风味独特,文艺青年和买菜阿姨都喜欢。它也可以是老街的一间旧书店,购买文创的同时体验古籍修复,买的不仅是书更能体验一份“修补时光”的匠心。它还可以是一家卡牌餐厅,比赛第一,菜品第十四,来这里的顾客最享受的可是兴趣相投的快乐。
有学者将“青春小店”比喻为社会的“神经末梢”。这一处处小店,它们融合了文化、商业、旅游等多元业态,嵌合了青年的需求与思考。这些“神经末梢”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连接着青年与时代,更连接着理想与未来。
将视线拉到更远处,“青春小店”在放飞个体青年创意的同时,还吸纳聚拢着志同道合者,成为灵感的集中站、就业的蓄水池。它们的欣欣向荣,何尝不是“知”与“行”的巧妙统一,生生不息地助力青年在祖国大地上书写向上的崭新篇章?(记者 颜颖)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