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以司法之力护航生态文明建设

宁波镇海召开生态文明建设人大与司法监督联动工作推进会

2025-06-05 14:48:20 来源:法治网 -标准+

今年6月5日是第54个世界环境日,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法院联合镇海区人大常委会、镇海区人民检察院组织召开生态文明建设人大与司法监督联动工作推进会,全面展示镇海区法院在生态环境司法保护领域的创新实践和工作成效。镇海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邬永忠出席会议并作专题报告。

会议重点发布了镇海区法院两项重要成果:一是正式推出“一鹭有法”环境资源审判品牌,该品牌以镇海生态标志白鹭为设计灵感,融合司法元素,彰显该院守护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二是发布《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2023年1月—2025年5月)》,系统总结近两年半来镇海区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成效。会议现场还为“一鹭有法”特邀代表和进站法官举行了庄重的聘任仪式。

镇海区人大常委会、区检察院及区环资工作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会议,共同见证镇海区法院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此次推进会既是对阶段性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对环境司法保护工作的再动员、再部署,展现了人民法院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担当。

“一鹭有法”环资工作品牌

“一鹭有法”是镇海区法院打造的环境资源审判品牌,标志着镇海区法院在生态文明司法保护领域迈出创新步伐。

“鹭”取自镇海绿色石化产业的生物地标——白鹭,这些对环境极为敏感的“环保使者”已在镇海炼化厂区栖息20余年,成为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生的生动见证。“有法”二字则彰显司法机关“以法治守护生态”的坚定决心。品牌LOGO以“法槌”和“白鹭”为核心意象,展翅的白鹭象征生态系统的灵动与和谐,而庄严的法槌代表司法审判的权威与公正,四周框以代表安全守护的六边形元素,将“灵动”与“稳固”“自然”与“规则”巧妙融合,诠释了审判机关为生态安全构筑法治屏障的深刻寓意。LOGO采用红色为底色,既体现司法机关守护生态的赤诚之心,也警示“司法红线不容触碰”的底线思维。

“一鹭有法”品牌的发布,是镇海区法院以司法之力回应时代命题的宣言。未来,镇海区法院也将以品牌建设为支点,深化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改革,拓展“一鹭有法”特聘代表监督机制,联动企业、公众共建绿色法治共同体。

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

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法院重磅发布《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2023年1月—2025年5月)》,以翔实数据和典型案例,生动展现了人民法院以司法之力守护绿水青山的责任担当。

白皮书显示,2023年以来,镇海区法院共审结环境资源案件109件,构建起刑事惩治、民事追责、行政监督“三位一体”的司法保护格局。在刑事审判中,法院坚持“治理与治罪并重”理念,不仅让破坏者付出代价,更促成30余万元生态赔偿金落实到位;民事审判巧用“绿色原则”,在十余起土地租赁纠纷中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行政审判既当“监督员”又做“助推器”,确保环保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镇海区法院不断创新审判机制,通过组建“三合一”专业审判团队、深化跨域司法协作、引入环保专家“把脉问诊”等方式,提升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水平。同时,借助共享法庭开展多元解纷,创新适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司法确认,确保生态修复措施落到实处。此外,法院还积极延伸司法职能,通过发送治理建议、开展法治宣传等活动,推动全社会形成环保共识。

白皮书既是一份成绩单,更是一份承诺书。镇海区法院将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完善环境治理体系,以更强合力筑牢生态司法屏障。

邬永忠在专题报告中强调,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审判自觉,切实加强环境资源审判,用心用力用情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一是增强大局观念,有力服务绿色发展。坚持打击与防范并举、惩治与保护并重,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二是强化多元协同,完善生态共治格局。牢固树立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一体化”“一盘棋”意识,积极推动完善跨部门、跨区域间协作机制,推动构建生态环境司法大治理格局。三是坚持锐意创新,持续健全审判体系。遵循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司法体制改革要求,推行环境资源案件“三合一”归口审理,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司法确认,探索制定涵盖生态环境修复监督、验收、评估等流程的具体规范。四是延伸工作成效,不断扩大法治影响。坚持以公开促公正树权威,依法公开开庭审理涉环境资源案件,做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

下一步,镇海区法院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完善环境资源“三合一”审判体系和机制,加强环境资源协同保护,擦亮环境资源工作品牌等方面依法履职尽责,全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为镇海区打造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的先行之地、示范之区贡献法院力量。(金真法)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