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以一以贯之的责任担当、一抓到底的务实举措,扎实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和提升。河流出境断面监测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辖区3条主要河流沙河、汾河、黑河出境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标准值,其中黑河浓度值达到地表水Ⅲ类,沙河、汾河年均浓度值达到地表水类优于目标值一级,实现了第一季度水质达标开门红。
高站位推进责任落实。把兴水护水作为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的关键举措,区委副书记、区长王中伟主持召开区污染防治攻坚推进会,对关键环节和重要阶段亲自部署,督促加快构建联合巡查、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联防共治格局,强化责任担当、凝聚共同守护河湖安澜的合力,切实做到守河有责。
高效率推进问题整改。全面开展春季水质不稳定风险排查整治,有效利用无人机航拍等科技手段,重点排查河道内垃圾倾倒、堆放,农药瓶、农作物秸秆散落、堆积情况,以及其他可能影响河水水质和生态环境的问题,与镇办、相关部门沟通、协作,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
高频次开展水质监测。加密断面水质监测,除每月月初,与生态环境部同步取水进行水质全分析外,每周开展一次人工监测对比分析,增强水质分析研判和水质监测预警能力,精准掌握河流断面水质动态,确保数据稳定性和再现因子能够客观反映水质状况。
高质量完善护河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常态化护河体系,成立专业巡查队伍,加强日常河道巡查,排查周边是否存在异常排污和偷排漏排的问题,是否有非法入河排污口及污染源;及时清理河道杂草杂物,维护河道两岸生态修复成效,优化断面点河道环境,做到护河尽责。
深化协调配合联动。落实“一河一图一策”,提高突发水环境事件防范和处置能力,同时与上下游市、县区(上游的经开区、下游的周口市)建立长期、稳定、可靠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小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防范化解水环境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张艺伟)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