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夜间经济繁荣程度往往被视为一座城市经济便利度和市场活跃度的晴雨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夜间消费的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不断涌现,成为拉动城市消费的新增长点。
“夜经济”的提质升级之路在何方?记者来到江南区平西夜市走访,探寻夜幕下的经济发展“密码”。
平西夜市自1997年8月正式开办,现拥有摊位约120家,见证了城市20多年的发展与变迁,承载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美食的记忆,成为市民及游客心中极具“烟火气”的打卡地。
“这个夜市很干净,也很有序。”东北游客刘女士来到平西夜市后感叹道,还兴致勃勃地品尝了不少本地特色美食。
其实,如今的平西夜市所拥有的良好面貌来之不易。曾经,人气越来越高的夜市出现了噪声扰民、油烟乱排等问题,备受关注,人们希望能改变环境以更好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对此,江南区聚焦夜市提质升级工作,不断探索对夜市“放”与“管”的平衡,实行长效管理,在精细处下功夫,不仅留住了老味道,还焕发了新活力。
在管理过程中,江南区围绕夜市管理的“痛点”,加强点位管控,灵活调配人力,采用错时守点巡查的方式,针对占道经营、噪声扰民、乱停乱放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做到发现一处、规范一处。针对不同的服务管理对象,相关执法人员灵活运用教育、引导等手段,向流动摊贩、商户等宣传占道经营等行为对交通秩序和街容街貌的影响,提升城管执法服务效能。为防止违规占道经营的现象反弹,江南区有关部门联合市场管理方,常态化开展夜间巡查、错时守点巡查,提升整治效率,确保整治行动和谐有序开展;加大执法“回头看”力度,对重点区域高频次复查,通过“反复查、查反复”的方式巩固整治成果。同时,将集中整治与常态化治理紧密结合,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对市场秩序进行常态化监管,保障夜市环境干净、整洁、有序。
“除了街容街貌,保障食品安全也是重中之重。”江南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联合城区行政执法局、卫生健康局等部门常态化对该城区各夜市的经营主体证照资质、食品原材料采购渠道及检疫证明、索证索票、从业人员健康证等方面强化检查与监督,要求所有入驻摊主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与小摊贩备案,并将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与小摊贩备案一同挂在摊位显眼处,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如今的平西夜市,对自来水、污水管道、电网进行改造;摊位排列整齐有序,每个摊位周边地面铺设隔油垫,每辆餐车都加装了油烟净化设备,原先的污水、噪声和油烟等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环境有了新变化。
“我在平西夜市做生意有20多年了,从摆地摊到拥有自己的饭馆,‘跟着’平西夜市发展壮大,也见证了这里街容街貌的蜕变,食客们在这里吃得越来越放心。”平西夜市竹香楼负责人劳洪贤说。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江南区接待游客总人数超580万人次,而打造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夜游地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方式之一。江南区文广体旅局局长刘芳表示,城区将通过加大景区、文化场所的夜游产品供给力度,适当延长举办活动场所的营业时间,推出沉浸式的夜游观影、展览活动,以及与传统旅游路线结合,推出有特色的夜游路线,开展更丰富的夜游活动,进一步推动“夜经济”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记者 阮晓莹 通讯员 杨敏卓)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