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中午,浙江省宁波市60多岁的蔡女士在田间劳作时突感头晕,随即晕倒在路边。所幸路人及时发现并报警,宁波市公安局鄞州分局首南派出所民辅警迅速赶到现场,协助120急救人员展开救助。
原来,蔡女士午饭后独自驾驶电动车到菜地春耕,因正午阳光强烈,加上穿着较厚,长时间劳作后体力不支,导致短暂性晕厥。经民警和医护人员现场降温、补水处理,蔡女士逐渐恢复意识,坚持表示无需就医。为确保安全,民辅警联系其家属并将她护送回家,同时叮嘱:“天气渐热,尽量避免高温时段劳作,注意及时补水散热。”
为何春天也会发生中暑?甚至会引发热射病?
春天时节,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在进行跑步、农耕等户外活动时,衣服包裹过严,汗液蒸发受阻,体内热量“闷烧”,身体散热不畅,体温就会悄然升高。
警方提醒:要避免高温暴露,减少烈日下活动,选择凉爽时段出行;科学补水,少量多次饮水;穿戴透气,选择宽松、浅色、吸汗的衣物;要特别关注老人、儿童等高危人群,尽量避免在高温环境下独处。(郭思佳)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