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万物生晖。针对春季踏青游玩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风险,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应急管理、自然资源和规划、消防等部门,梳理发布五大类共七个案例,提醒广大市民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在尽情享受春日美好时光的同时,确保生产生活安全。
一、烟花爆竹安全
烟花爆竹虽美,但属于易燃易爆物品,非法生产、经营、运输、储存烟花爆竹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清明将近,多部门联合提醒广大商家,在经营活动中切勿抱有侥幸心理,避免因贪小利而失大利。
【未取得烟花爆竹零售经营许可证经营案】
2023年1月,姜某在未取得烟花爆竹经营(零售)许可证的情况下,在鄞州区某广场零售“仙女棒”“孔雀开屏”“加特林”等烟花爆竹近800个,经鄞州区综合执法局与鄞州区应急管理局联合查处,最终对当事人作出罚款2万元、没收违法所得2596元及没收所有违规售卖烟花爆竹的行政处罚。
法条链接:《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未经许可生产、经营烟花爆竹制品,或者向未取得烟花爆竹安全生产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销售黑火药、烟火药、引火线的,将面临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一并没收非法生产、经营的物品及违法所得。
【烟花爆竹零售单位存放的烟花爆竹数量超过零售许可证载明范围案】
2024年1月,执法人员在巡查中发现鄞州云龙某百货店超量存放烟花爆竹,该店烟花爆竹经营许可证上允许最大存放量为150箱,实际存放约300箱,超量存放了约150箱。在其改正超量存储的行为后,对其作出罚款3500元。
法条链接:《烟花爆竹经营许可实施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零售点存放的烟花爆竹品种和数量,不得超过烟花爆竹经营许可证载明的范围和限量。第三十五条规定,存放的烟花爆竹数量超过零售许可证载明范围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野生植物保护
近年来,植物养殖热席卷全国。然而,大众对植物保护的认识依旧存在大量空白,不少市民认为,野生植物是“无主”的,可以随意采摘。事实上,许多野生花草都是受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采集、买卖、运输、毁坏等行为都有可能触犯法律。相关部门提醒广大市民,注意甄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切勿随意采挖和损毁,以防触犯法律。
【未取得采集证采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案】
2024年3月,袁某在未取得采集证的情况下,在鄞州区五乡镇明堂岙村的一座山上,挖了三株兰花养在家中用于观赏。经鉴定,三株兰花均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最终袁某被处以罚款4750元。
法条链接:《浙江省野生植物保护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采集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核发采集证。如未取得采集证或者未按照采集证的规定采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将没收所采集的野生植物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也将面临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水源保护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露营、垂钓等户外休闲活动越来越受到大众青睐。然而,在休闲娱乐的同时,部分市民忽视环境保护,甚至在饮用水源地进行垂钓活动。相关部门提醒广大市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指为防止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水源水质而划定,并要求加以特殊保护的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在饮用水地表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
【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从事可能污染水体的活动案】
2024年7月,执法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张某在鄞州区塘溪镇梅溪水库钓鱼。塘溪镇梅溪水库是鄞州区的重要水源地之一,还在保障水安全、提升防洪排涝能力、修复生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最终,张某因从事可能污染水体的活动,被处罚款100元。
法条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九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或者组织旅游、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活动的,将被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个人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游泳、垂钓或者从事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活动的,最高将被处罚款五百元。
四、森林防火
进入春季以来,气温快速回升、草木干燥,森林火灾风险持续走高。伴随春耕生产、施工动火、民俗祭祀、旅游踏青等生产生活用火增多,野外用火稍有不慎容易引发森林火情。据统计,我国90%以上的森林火灾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一旦发生森林火灾,不仅会严重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还会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相关部门提醒广大市民:进山入林,应当严格遵守森林防火相关规定,坚决不吸烟、不野炊、不组织篝火活动,时刻不忘森林防火,切勿心存侥幸,一旦引发森林火灾,将受到法律严惩。
【森林防火期内未经批准擅自在森林防火区内野外用火案】
2024年12月,陈某在东吴镇韩天线天童生态墓园焚烧装潢材料外包装材,进行野外用火,最终被处以600元的罚款。
法条链接:《浙江省森林消防条例》规定,浙江省森林防火期为每年的11月1日至次年的4月30日。《森林防火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森林防火期内,禁止在森林防火区野外用火。因防治病虫鼠害、冻害等特殊情况确需野外用火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按照要求采取防火措施,严防失火。森林防火期内未经批准擅自在森林防火区内野外用火的,个人将受到2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单位将受到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过失引起森林火灾案】
2025年2月,符某在东吴镇某处山脚下烧杂草灰土堆,后引起火势蔓延,过失引起森林火灾,过火林地面积达2.16亩,由主管部门责令其完成补种,并被处以1250元的罚款。
法条链接:《浙江省森林消防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过失引起森林火灾的,依法赔偿损失;对个人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责令补种树木;情节严重的,将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历史建筑保护
外出游玩时,游客们有时会因一时的兴致,在景区内随意刻画。这种看似无伤大雅的行为,实则不仅破坏了景区设施,还可能触犯相关法律法规。相关部门提醒广大市民: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尊重环境和人文,切勿随意刻画或涂污。这不仅是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也是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
【在历史建筑上刻划、涂污行为案】
2024年4月,路某在姜山镇陈介桥村成房外墙实施在历史建筑上刻划、涂污行为的行为,被处罚款50元。
法条链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不得在历史建筑上刻划、涂污,一旦发现,责令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处50元的罚款。(李佳静 朱科娜)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