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家事审判改革新路径,致力打造家事审判优选地,描绘出一幅边疆民族地区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家庭幸福和谐新画卷。
一站式诉讼服务让群众“最多跑一次”
“没想到打官司现在这么方便,居然半天时间就能解决纠纷。”一起离婚纠纷的当事人对宁明县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团队竖起了大拇指。原来,案件中的双方当事人因子女赡养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无奈来到宁明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一楼诉讼服务中心扫描二维码后即可对照类案诉讼材料,撰写和打印诉讼材料,随后调解员立即通过在线庭审设备与双方当事人进行了一对一交流,不到半天时间,困扰了双方当事人长时间关于离婚后子女赡养的问题得到解决。
为最大限度便利跨境家事纠纷当事人参与诉讼,宁明县人民法院不断提升法院信息化水平,促进法院办案更加公正、管理更加科学、服务更加精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在这里,调解员通过登录宁明县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账号接收案件,并根据各方当事人的不同情况通过平台视频调解、微信视频调解、电话调解、在线签名方式开展调解工作。
“以前在我们处理案件的过程中,当事人最担心的莫过于来回奔波,增加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现在,我院大力推进全流程网上办案,将院内审判庭、四个人民法庭全部改装成具有在线庭审、庭审直播功能的审判场所,围绕智慧法院‘一张网’建设,全体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均熟练掌握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并已习惯在系统上分立案件、送达、阅卷等全流程网上办案为家事审判提质增效。”宁明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德清介绍道。
柔性司法温暖千家万户
家事案件的审理关系到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妥善解决家事纠纷,不仅能够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还能够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更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宁明县人民法院立足本土司法需求,通过组建清一色的“娘子军”家事审判专业团队对家事案件进行集中审理,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准确把握司法规律、统一裁判标准,加强释法答疑、典型案例研究,更能充分发挥女法官优势特点,将女法官团队的“柔性”贯穿家事审判的全过程,全面提升家事审判队伍素质能力,近年来先后被授予荣获全区“家事审判改革先进集体”“自治区妇女儿童维权岗”及“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1人荣获“全国法院家事审判改革先进个人”。
审判台被客厅里的茶几所取代,上对下的“问案”变成了面对面的协商,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展调解,展示出来的必然不是对抗竞争,而是沟通、理解与和谐。最终双方当事人对离婚、子女抚养等问题达成调解协议,实现家事审判“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让家事纠纷案件审理效果超出预期。
多元共治绘就家事审判新“枫”景
近日,宁明县人民法院家事巡回法庭联合家事调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委会干部,妥善化解一起85岁生病老人养护中心托养纠纷案,妥善化解家庭矛盾纠纷,不仅体现了法律的权威,更传递了法律的温度。
调解过程中,因双方过往矛盾累积已久,情绪激动。为有效缓和双方对立情绪,民事审判庭副庭长黄晓芳耐心细致地听取了各方当事人的陈述和意见,从情、理、法三个角度与双方沟通、释明相关法律规定引导双方当事人理性表达诉求,避免了情绪的激化,并结合案情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调解建议。
近年来,宁明县人民法院通过建立“多方参与、优势互补、调解优先、司法终局”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与家事调解员、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形成家事纠纷化解合力,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大量矛盾通过前端防控体系化解在萌芽状态。
为了在普法形式上不断创新,宁明县人民法院成立了政法干警女子宣传小分队,依托“三月三”“歌圩节”“菠萝节”“丰收节”等民风民俗节日,通过开展大榕树讲堂、庙会普法、巡回法庭等多种途径,深入各村各行业各协会开展深层次普法宣传,并利用“调解+普法”的工作模式,把普法宣传贯穿于人民调解工作始终,把每一次调解当作最好的法治宣传过程,引导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真正做到“化解一起纠纷、宣传一部法律、教育一片群众、维护一方稳定”。(杨德清 郑文怡)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