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宁波特警携手医共体破解“空心村”就医难

2025-03-07 14:29:40 来源:法治网 -标准+

3月6日清晨6点,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与宁波市第一医院专家团队、奉化溪口医院医共体组成的特殊队伍整装待发,开启第4次进山义诊。这是宁波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贯彻“共富、共治、生态”三大警务要求,以“蓝鲨议事”为品牌载体,发挥跨系统协调优势,积极引入多方资源助推乡村振兴的举措之一。

层峦间的生命接力

在奉化区溪口镇东岙村“蓝鲨警务站”未来村卫生室,宁波市第一医院的神经内科、骨科、妇科专家们正在为村民问诊,特警队员则搀扶刚做完DR检查的老人前往就诊。村民们纷纷感慨:“这是把宁波大医院搬到山里来了!”

74岁的王阿婆熟练地操作5G智慧药柜的触摸屏,随着“滴”的一声,降压药从取药口滑出。“以前去医院看病拿药,得让儿子请假开车送我去。”王阿婆说道,“现在每个月都有专家来村里,家庭医生还教我怎么用这个药柜取药,太方便了!”数据显示,该模式运行半年来,市级医疗资源可及半径从30公里缩短至3公里,老年人就医频次提升200%。

创新机制破冰行政壁垒

“第一次提出警医合作时,大家都不敢相信。”溪口镇东岙村党支部书记李飞龙坦言,“但实际运行下来效果非常好,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宁波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在联村工作中了解到高山村医疗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的问题后,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建立了“巡(特)警支队-市级医院-区医共体-家庭医生”四级联动机制。通过积极协调宁波9家医院的专家团队,每月第二周的周三定期开展义诊活动,切实解决群众就医难题。

科技赋能织就健康网络

在流动医疗大巴上,溪口医院的特检科医生正在为胸闷气促的患者做心电图检查,放射科医生则为咳嗽喘息加重的老慢支患者拍摄胸片。这个“行走的医技中心”广受村民欢迎。一位村民感慨:“这么好的设备每次都免费检查,政府对老百姓太关心了!”检查中若发现病情严重的患者,可通过绿色通道当天转诊至区医院或市医院。此外,智能药柜的引入也让老年慢病患者取药更加便捷。

家庭医生做到服务闭环管理

诊疗过程中,如果发现控制不理想的慢病患者家庭,医生团队将建立家庭病床,跟进后续健康管理,形成“当天诊疗-7日巡诊-月度复查”服务链。一位老年糖尿病患者每天都在自行打胰岛素针,但空腹血糖还是20多,家庭医生连续上门指导监督打胰岛素针一周,再测血糖已是正常值。首诊心电图异常的12位患者也得到持续追踪。

链接优质资源助推乡村共富建设

除了医疗资源,巡(特)警支队还积极链接优质资源,凝聚发展合力,助推宁海县梅林街道刘三村,奉化区溪口镇三十六湾村和东岙村乡村共富建设。巡(特)警支队自2024年“共富警务”工作推进以来,积极邀请街道、医院、学校、企业等不同主体参与到乡村共富建设上来,共有18家单位200余人次开展慰问、义诊、宣讲等共建活动,帮助共建村解决蜂蜜、林木销售难题,协同开发推出两条红色旅游线路,进一步打响当地文旅品牌,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拥护。

夕阳西下,特警队员和医务人员仔细清点设备,家庭医生将最后一批血样标本运往山外的溪口医院。宁波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防暴大队副大队长潘学德一边搀扶老人一边说:“照顾山区老人就像照顾自家长辈一样,能够为百姓做力所能及的事,我很自豪!”

参与义诊的宁波市第一医院张教授望着重峦叠嶂感慨道:“我们不是简单送医下乡,而是在重筑医疗毛细血管。”

暮色中,蓝白相间的车队驶离山村,车灯划破山雾,仿佛在层峦间勾勒出一幅新的健康图谱。这种打破常规的协作创新,正为更多“空心村”注入勃勃生机。(韦印台 李金龙 竺本烨)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