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水平直接影响和决定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效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党是国家治理的领导核心,党建引领在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要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城市治理效能,实现党的领导与城市治理的有效衔接,以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来推动基层治理主体实现良性互动,用精雕细琢的匠心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黏度”和社区治理的“温度”,确保治理有力有效。
强化党的领导,加强组织建设。抓好城市治理,根本上要靠党的领导,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治理各方面,体现在城市规划及其实施、城市生命体有序运行的各个环节,做到党的领导在城市治理现代化中全覆盖、无盲区、高效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民为主体、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新型城市基层治理体系。整合区域内组织、工作、人才等资源,不断提高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辖区资源的能力。通过组织结对共建、干部交叉任职、人才联动培育、活动开放互联等方式,实现驻区单位党建与街道社区党建相融互促。着力强化城市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动员力、渗透力,基层党建工作的动力、定力、合力,基层党建工作队伍的活力、耐力、韧劲。发挥党组织整合社会的功能,依托党建引领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最大限度地撬动社会资源,实现组织功能、组织优势、组织力量最大化。
强化协同共治,破解治理难题。积极引导推动各方积极发挥作用,将社区服务化整为零,从单打独斗走向全员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实施社区精细化治理,集聚各方面的服务资源,对接和提供给有需求的群众,切实增加服务供给。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推动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发挥,促进社会组织和政府、企业等各方的合作共建。依靠党的基层组织把人民群众紧密联系起来、组织起来,发动各方力量参与城市治理,变治理对象为治理力量,变专项整治为综合治理,变“独角戏”为“大合唱”,推动党员群众、企业职工、志愿者等齐参与。注重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组织建设,深入一线对该群体进行摸排调研,推动符合条件的社区党组织成员通过法定程序进入“三新”党组织,建立健全新就业群体与社区的良好沟通反馈机制。聚焦办好群众家门口事,打通抓落实“最后一公里”,形成行之有效的做法,解决基层社会治理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化制度保障,提升规范管理。科学制定乡镇(街道)职责清单,厘清各项职责,明确各方责任主体,使城市能够集中精力抓治理。健全人民群众参与社区自治、志愿服务、城乡规划、地方立法等制度,拓宽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的制度化渠道,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基层社会事务。健全社区公约、村规民约,完善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等机制,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治建设和社会治理全过程,扎实开展移风易俗、志愿服务、文明创建等活动,推动形成崇德向善的时代新风。构建专班化组织、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机制,破解物业管理、城市智慧化集成、新就业群体管理等问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党员下沉社区服务,将“大治理”转变为“微服务”。健全完善“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制定“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流程,形成部门、乡镇(街道)、社区高效联动的良好局面。完善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由镇街社区定期召集驻区单位和联建单位负责同志召开联席会议,实现重点问题共同研究、难点问题共同推进。
强化自治能力,激发群众活力。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充分激发群众自治活力,瞄准群众急难愁盼,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共同建设美好家园上来。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城乡居民等共同参与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提高群众办事的便利化水平。创设社区公共空间,为社区公共活动提供阵地资源,建立起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积极鼓励和支持党群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到社区治理中,着重发挥社会主体的专业化治理优势。进一步拓宽广大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渠道,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形成共商共议共治合力。精准衔接群众需求侧与党员干部供给侧,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积极构建党组织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强化科技赋能,推动提质增效。建强“智慧大脑”、打通“神经链接”、壮大“治理躯干”赋能基层治理,持续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服务”机制,实现城市基层治理态势实时感知、风险智能研判、及时协同处置。推进智慧街道建设,提供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社区生活服务、社区治理及公共服务,通过数字赋能着力提升社区治理智慧化水平。努力实现“资源在一线汇聚、信息在一线应用、矛盾在一线化解、服务在一线强化、平安在一线实现”的目标,促进社会治理能力水平提升。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信息收集和处理方面的优势,借助人工智能制定出符合民众真实需求的制度方案,防止基层治理空转现象。不断挖掘数据中的民情,探索数字化手段的精细化实现,用数字化打通城市治理中社情民意的堵点、痛点、盲点,为提高城市治理效能打开更多空间。为基层治理一线工作人员提供相关培训,不断推动基层治理数智化转型,实现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以“智慧指数”提升群众“满意指数”。
城市管理搞得好,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城市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关系着一座城市的前途未来。要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中,让干部沉下来、人心聚起来、群众动起来,着力将党的工作融入万家灯火,全力打造有温度的美好家园。(袁芳 李晶 欧阳睿 作者单位:江西瑞金干部学院)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