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在人生的至暗时刻,法律给了我最温暖的希望”

2025-02-07 13:28:09 来源:法治网 -标准+

“这是一份正义,体现了法治的温情,体现了法律的良善。”张女士在寄来的感谢信中这样写道。

2024年10月31日,一份看似普通的诉状摆到了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陆斌全的面前,原告张女士起诉自己的前夫夏先生,要求对共有房产进行分割。随着陆斌全仔细阅读案卷,一段陈年往事也逐渐浮现出来。

“这个案件处理得必须快!”

时间回溯到2008年,张女士与伴侣夏先生二十二年的婚姻因情感的消逝而走向落幕,曾经共历风雨的他们,最终选择了各自安好。尽管双方已对子女抚养、财产分配等作出了安排,但关于共同房产的分割,却始终未能尘埃落定。

离婚后的十六年来,张女士曾多次提出分割房产的要求,但和夏先生在房产的份额划分上一直无法达成一致,后来她又不幸患上重病,经常往返于各地求医,对于房产分割实在是有心而无力。如今,高昂的医疗费逐渐侵蚀了她本就不宽裕的生活,那份离婚协议中的房产成了她最后的期盼。无奈之下,急需要这笔“救命钱”的张女士向宁波海曙法院提起诉讼,寻求法律的帮助。

读完这份沉甸甸的诉状后,陆斌全深感张女士处境之艰难,年事渐高却孑然一身、身患重病又无钱医治,这起案件的处理刻不容缓,必须争分夺秒!

但摆在面前的困难也是无法忽视的:张女士疾病缠身、行动不便,急需这笔钱来进行后续治疗,而被告夏先生的态度尚不明朗,这起纠纷已经持续了十六年之久,谁也没有信心说一定能快速妥善处理好。

“为双方寻找最优解”

为了捋清案件的脉络,陆斌全先是打通了被告夏先生的电话。夏先生在电话中坦诚地说道:“我理解张女士的难处,也同意她享有房子的一部分,但房子具体怎么分我认为还是要再协商一下。而且我年纪也大了,需要房子养老,希望最后不是要把房子卖掉。”这份坦诚给了陆斌全很大的底气,调解这起纠纷的线索也在他心中渐渐清晰起来。

在掌握了案件的情况后,陆斌全迅速联系双方当事人,确定于11月28日组织进行了第一次调解。

调解当天,年近七旬的被告夏先生早早地来到了法院,可张女士本人却因为突感身体不适没能到场,只有她的代理律师来了。

“夏先生您想想,这房子是当初您和张女士一起选的、一起买的,张女士在其中付出了多少您也是最清楚的,你们的孩子也是在这里长大的……”在调解过程中,陆斌全努力引导夏先生回想曾经与张女士二十二年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最终夏先生同意了由张女士享有房产三分之一的份额。

陆斌全趁热打铁给出了调解方案:由被告补偿原告相应房产份额的款项后,原告的所有份额及相关权利归被告所有。“这样子,张女士可以快速拿到钱支付医疗费,夏先生您也可以保留养老的房子,对你们都是最有利的。”听完他的解释后,双方都爽快地同意了。

但目前这套房产的市场价值几何?夏先生又该补偿张女士多少呢?这又产生了不小的分歧。在此期间,代理律师多次给张女士打去了电话,沟通传达调解情况。可张女士因为身体不适,注意力难以集中,只通过电话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第一次的调解只能被迫中止了,双方一致同意另找一个时间,让张女士本人也能到场参与调解。

“麻烦帮我带句话吧,不论怎样,我都还是祝愿她能够早日康复。”离开前,夏先生对代理律师说道。

听着夏先生真挚的祝福,陆斌全的心被触动了:“我没想到在经过持续多年的纠纷后,他依然愿意抛开纠纷,向张女士送去一份关怀。也许在许多纠纷背后,其实还蕴藏着曾经的温情,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当事人寻得解决纠纷的最优解,让这份温情得以延续。”

“既要解法结,又要解心结”

在沟通协调之后,第二次调解时间很快就定在了6天后,也就是12月4日的上午。在这6天里,陆斌全通过多种方式对涉案房产的实际价值进行了解,深入掌握了房子的地理位置、房屋状况、周边环境等情况,对于房产的价值心中有了一个大致的数额。

这一次张女士也来了,调解过程中,双方仍然就房产现有价值一直争执不下。陆斌全耐心地向双方说明了调解不成后可能会产生他们都不希望看到的情况:房产可能会被拍卖,张女士也可能无法及时取得分割款,这对双方来说都会是一种损失。最终,在结合了张女士和夏先生的意见后,陆斌全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找出了双方都满意的最优解:以房产的实际价值为基础,在夏先生本人也愿意尽可能给予张女士帮助的情况下,确定由夏先生补偿张女士65万元,同时考虑到夏先生如今已是退休人员,经济支付能力有限,定于两年内分期履行完毕。

在签完调解笔录的那一刻,张女士长舒了一口气,坐在调解桌前久久不语,多年如鲠在喉的心事终于得以解决了。

数日后,陆斌全收到了张女士寄来的手写感谢信,她在信的开头这么写道:“当我手捧这份来之不易的民事调解书时,百感交集。虽说它已迟到十六载,但它在我人生最困难的至暗时刻,给予我最温暖的希望。”

十六年的纠纷,三十五天的快速处理,让张女士在这个寒冷的冬日里收到了一份久违的温暖与关怀。

如我在诉,念兹在兹,真切回应当事人的合理需求,在法律框架内努力为当事人寻求最优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每一位法律人毕生追求的目标,这是人民法院为人民司法的朴素表达,也是人民法院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陆斌全)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