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担当展现作为,以实干诠释使命。2024年是深化执法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综合执法工作从“城市管理”转向“综合执法”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浙江省象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14N6”行动计划,比分亮实绩、奋勇争一流,执法质效再创新高,实现“一高三降四突破”,赋权事项实施率高于全市平均,案件量、诉讼量和复议量同比下降,四项赋权事项实现零的突破,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一支执法队伍的重塑:从“多头查”变成“一次查”
近日,位于城区丹河路上的一家小吃店迎来了“综合查一次”,店主扫描执法人员展示的二维码后,就可一一查询当前行政检查的任务名称、检查事项、执法人员等信息,检查结束后又对执法人员在亮证亮码、行政指导、规范告知、规范履职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反馈。
“之前接受检查可是件麻烦事儿,常常这个部门前脚刚走,那个部门后脚又来了,甚至有时一天来好几拨人。”店主林先生对此感受颇深,他说:“现在各个部门执法人员一起来,一次性把问题告知我们,我们就能统一确认、一并整改,可以更专注于经营发展了。”
林先生口中执法方式的变化,正是象山持续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破解基层行政执法难点、痛点、堵点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该县围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决策部署,积极提升行政执法质效,以统筹行政检查计划为抓手,进一步破解部门、乡镇统筹联动难题。聚焦基层治理,串联检查要素,整合检查需求,形成“乡镇需求单、部门计划单、指导办指令单”;县级指挥中心统筹“市级检查计划单、各执法部门专项监管需求单、镇街检查需求单”等三项清单,科学制定“综合查一次”检查计划,着力化解监管供需矛盾。建立“月度计划+临时计划”检查制度,满足突发性、临时性检查要求,确保“非必要不检查”。全县统筹制定跨部门计划92个,检查13882户次,比上一年同期减少48.3%,其中联合检查7288户次,执法压检率42.5%、减少扰企4696次。
同时,坚持提升行政检查的规范性、有效性。全面深化“亮码”检查,贯通检查计划的编制、执行、闭环、评价等环节,去年开展“亮码检查”5518次,着力解决线下随意、无序、低效检查。深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明确各环节各单位责任,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实施严格监管,防止监管脱节。
多部门入企检查
一个执法导向的转变:从“事后监管”转向“事前服务”
公司厂房未批先建,如今该如何补办产权证明呢?2024年6月,宁波美久汽配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老李眉头紧锁坐在办公室里,时不时发出几声叹息。
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西周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开展上门走访,在询问过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执法人员加快了案件审查的速度,还主动帮忙联系了自然资源规划部门,一路绿灯、协调沟通,只为尽早帮助企业解决难题。
一个月后,老李顺利拿到了产权证明。“有了他们的支持,我有信心,未来的路会越走越宽广。”看着繁忙的车间,老李眼中闪烁着坚定和希望,心中满是感激。
作为象山县工业强镇,西周镇拥有工业企业500余家。自2021年起,西周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就设立“红蓝CP”联络站,与辖区内45家企业签订“红蓝CP”协议,通过线下排查、网络联动、实时对话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帮扶,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已经成功协助16家企业完成了建设规划工程许可证的办理,每一步都见证着政企携手,共创美好明天的温馨画面。
除西周镇外,为进一步提高企业服务的精准化、高效化、个性化,象山各地的执法队通过分析行业特点、梳理检查内容,构建“1+N+X”组团机制,以企业预约、组团指导等方式,将末端执法转变为前端服务,实现“主动检查与诉求指导”的双向优化,筑牢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累计开展“预约式”行政指导服务77次,涉及洗车、餐饮、民宿等行业。
执法队还强化企业指导,建立涵盖18个主题的服务场景清单、19个行业领域指导清单,迭代升级涉企轻罚免罚清单,公布660个首违免罚事项。成立“领导+执法+专家”帮扶小组,灵活运用行政约谈、提醒告诫、示范帮助等方式,引导企业进行针对性巩固提升,已走访70家企业,解答法律咨询3090次。
西周镇“红蓝CP站”入企指导服务
一个数字应用的提能:从“传统式”迈向“数智化”
如今大量执法事项由“一支队伍”承接,面对下放的行政执法职权,基层又该如何有效提升执法质效?
一年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全力打造“E执培优”项目,以数字化为引擎,以打造“一专多能”执法人员为目标,坚持“教、学、练”三位一体,首创情景模拟、限时过关打卡、成绩晾晒评比的沉浸式“执法大练兵”,同步推进“数字化大练兵”小程序开发,建设在线学习、模拟演练等模块,以突破时间、空间、资源等限制。
健全“线上线下双渠道、县乡一体双层次”执法培训体系,县级层面通过平台网课学习、专家专题讲座等形式,推动“专科执法”向“全科执法”转变;综合执法办录制“象小执课堂”,深入剖析规范化执法全流程,提供“教科书式”执法指引;乡镇(街道)层面组织开展内部培训,小班化指导、精细化提升执法人员业务能力。建立数字化执法指挥中心,对执法现场进行实时监控、执法抽检和指挥调度,通过实战练兵,不断优化执法流程,提高执法质量和效果。数据显示,2024年各地一线办案力量增加20%,镇街执法人员作出行政处罚3364起,涉及48个事项、8个领域;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作出行政处罚2257起,涉及54个事项、10个领域,4个案由实现办案零的突破。
同时,为全面强化执法资源保障,解决执法车辆紧缺、执勤阶段准驾规定不统一等问题,在全省率先推出“E执畅行”项目,依托智能钥匙管理柜,打造执法车辆资源合作共享平台,打通执法出行“最后一公里”。统筹资源配置,将行政执法部门的执勤用车和执法用车录入智能钥匙管理柜平台,并纳入县车辆管理系统,实现执法车辆登记、调度、维护的全方位统筹。健全共享机制,明确“1+6+1”部门执法车辆共享的适用范围以及出行申请流程,推行跨部门执法执勤车辆准驾制度,实现平时用车掌上审批、紧急用车就近调度。2024年通过智能钥匙管理柜平台使用车辆近150次,跨部门使用20次。
打造“E执培优”项目
推出“E执畅行”项目
一种基层治理的解法:从“单边发力”到“双向奔赴”
“以前出门看到流浪狗总是担惊受怕,现在好多了,平时也能放心出门了。”“从一个妈妈、一辆车、一个娃,变成了一个妈妈、一辆车、一群娃,孩子们能更早、更安全地回家了。”“多亏了你们的帮助,让我们能够过上一个好年了。”出行更安全、路面更整洁、交通更顺畅……面对这一年来的改变,不少居民纷纷为综合执法工作点赞。
过去一年,象山县在执法过程中,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积极探索“互动治理”新模式。政府、社区、学校等多方协同互动,组建“社区妈妈团”,实现放学时段校园周边机动车违停量减少50%;组织“商户互学”系列交流会10次,传播文明经营、守法经营理念;设立“群众问题采集岗”、开辟商户帮扶热线,统一进行任务派发,促进群众与执法队伍良性互动,推动解决了流动摊影响交通、流浪犬扰民等顽疾;在全县160个小区出入口投放共享狗绳1000余条,倡导“文明养犬、共享狗绳”,并积极与动物慈善机构合作探索野生犬合法收养,开创共建共治良好局面。
此外,象山县坚持普法惠民,结合“理论后备箱”“综合上一课”“综有说法”等载体,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法律宣讲进小区等形式,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提升居民的法治素养。发动“1+6”执法部门、船老大等力量,推进象山海上普法共同体建设项目,构建了一支由多部门联合、多身份协同、多模式并进的海岛法治宣传队伍。2024年累计开展普法宣传活动300次,发放普法宣传资料6万份,覆盖人群达10万人次,提供法律咨询6000人次。
打造“海上普法共同体”
202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更是“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的收官之年、交卷之年、提升之年。象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将以“溯源头、堵风险,监执同向发力”为指引,聚焦统筹行政检查和提高执法质效两个切入口,进一步推动“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走深走实。(张奕)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