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民声,察民意,聚民心,解民忧。近年来,浙江省慈溪市人民法院不断深化代表委员联络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健全工作机制,丰富联络载体,有效增进代表委员对法院工作的理解、支持,推动法院工作实现新发展。
自觉接受监督
“现在开庭!”——随着法槌声响起,一起赡养纠纷案件在慈溪法院周巷法庭公开开庭审理。慈溪市人大代表周巷中心组的20余位人大代表观摩了庭审经过。这样“沉浸式”地参与法院司法活动,对于很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对于一些具有典型性和教育警示意义的审判执行案件,慈溪法院常态化邀请代表委员“直击现场”并围绕法院工作人员的庭审驾驭能力、执法办案能力、庭审礼仪形象等方面进行监督评议。
慈溪市人大代表周巷中心组视察周巷法庭工作
除此之外,慈溪法院连续五年参加市人大常委会法官履职评议,接受市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和评议工作小组对法院相关工作和法官履职情况的“打分”。
“监督既是鞭策,也是支持和鼓励。”慈溪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童立松表示,通过监督,可以进一步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
2024年,慈溪法院通过“面对面 零距离——法治带头人进法庭”“10·20邀您来听庭”等活动,共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进法院、旁听庭审、见证执行350余人次,有力促进了审判质效的提升。
主动征求意见
为深化联络工作机制,慈溪法院坚持以建章立制为抓手,2024年初制定《进一步加强代表委员联络工作的实施方案》,成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挂帅”,要求各院庭长每年至少1次走进人大代表联络站、政协委员工作室开展活动,以带报告、带建议、带数据、带案例“四带”促进良性互动。
“希望法院能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希望法院能多进行普法宣讲,让更多群众知晓法律。”不久前,慈溪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朱红晖来到古塘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座谈交流活动,向代表们通报一年来法院重点工作,收集代表们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并一一回应。
慈溪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朱红晖走进古塘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座谈交流活动
据统计,2024年慈溪法院收集并反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80余条,回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咨询120余人次。
“代表委员根植于人民,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对于本领域的事务有着丰富的经验、独到的见解,对法院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慈溪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坐在办公室里听不到代表委员真正的声音,只有‘走出去’才能促进法院工作的改进与优化。”
抓好建议落实
“希望法院继续发挥司法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中的职能作用,最大限度释放司法服务效能,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走访座谈中,宁波市政协委员黄立明提出了关于在法治轨道上护航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民有所呼,法有所为。近年来,慈溪法院探索建立“三会两庭一中心”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以工会、商会、行业协会为基础,8个人民法庭和覆盖全市的共享法庭为枢纽,“线上+线下”不断延伸司法服务触角。针对商事纠纷化解,联合慈溪市司法局共同指导全市22家律所发起成立了慈溪市律谐商事商调中心,由律师调解员以第三方身份调解商事争议,为市场主体提供经济高效灵活的商事解纷渠道。
慈溪市政协主席陈杰峰一行视察法院工作
“我们积极完善建议提案办理机制,细化工作流程,对代表委员建议、提案和关注案事件办理工作,形成党组讨论、梳理研判、部门领办、结果反馈办理机制,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谈及对建议提案的办理,慈溪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
2024年,该院的建议提案办结率100%,真正将代表委员建议提案化作了铿锵有力的落实举措、掷地有声的法院实践。(陈露佳)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