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象山县是“中国柑橘之乡”,“红美人”柑橘更是当地的一张亮丽的“金名片”,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对于象山县定塘镇的果农们来说,当下本是充满希望的丰收季,采摘、装箱、打包、发货,这些流程他们早已烂熟于心。怎料,一片阴霾却悄悄笼罩在这片果园之上。
近日,辛苦了大半年的果农老王,满心欢喜地将精心包装的“红美人”柑橘发往各地的买家。可没想到,买家却声称收到的是“空包裹”,拒绝付款。老王怎么也想不通,自己亲手打包的果子怎么就凭空消失了呢?那可是价值1600元的果子啊!在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的“红美人”种植产业中,这对老王的打击可谓不小。和老王有同样遭遇的果农不在少数,辛辛苦苦种植售卖的果子,竟收不回货款。大家都愁容满面,无奈只好向定山共享法庭服务站寻求帮助。
象山县人民法院定山法庭的法官王强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并非个例后,迅速展开行动。王强深知,如果不尽快解决买方拒付款等问题,果农们的心血将付诸东流,整个“红美人”柑橘产业也会受到严重冲击。
图为定山法庭法官、驻庭调解员以及镇人大代表在红美人产销基地现场了解果农打包、分拣、装箱流程。
王强迅速展开走访调查,向果农们了解情况。一位年轻的果农小李无奈地说:“我们都是在微信上和买家联系,根本不知道对方是什么人,就想着能多卖点果子,很多时候都是先发货再收款,但是很多人收到货后都拖延付款甚至拒绝付款,现在想想真是太傻了。”听了他的这番陈述,王强意识到,果农们这种“各自为营”的销售模式存在着巨大的漏洞,买方信息难以调取,买方收到货的证据也难以获得,即便果农们起诉到法院,他们的货款也很难追回。
在调查中,王强还发现了更多问题。有三位果农拿着同一张“烂果”照片,说是同一个买家分别发给他们要求退款的。原来,果农们发货前没有给果子拍照留档的习惯,面对这样的情况,根本无法拒绝买家的退款要求。当果农们怀疑自己被骗时,却发现买家早已将他们删除,微信号也注销停用了,果农们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解决问题刻不容缓。王强随即邀请镇人大代表、定山法庭特聘调解员召开会议,一起商讨对策。他们决定从源头抓起,联合多方力量来控制风险。
王强与镇人大代表、调解员共同走访了物流企业和更多的果农,详细了解销售、运输等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经过努力,一套完整的风险控制方案出台了。对于那些老顾客、信誉良好的买家,果农们可以继续采用微信下单的模式进行销售。而对于新顾客或者金额较大的订单,则要求果农在淘宝、京东等正规第三方平台注册商户,让买家通过这些平台下单、付款,发货后再确认收款。同时,果农们还与当地物流企业达成协议,凡是定山法庭辖区乡镇内果农发货的单子,在发出前都要对产品进行拍照留档,并做好详细标记。
该方案在实施半个月后,得到了果农们的一致好评。果农老张笑着说:“那些想来骗我们的人可没招啦!前几天有个大单子,我让他去平台下单,他没回应,后来我再发消息,发现被拉黑了,这肯定是骗子。”法官们听到这些反馈,感到无比欣慰。
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棋”,是激活乡村高质量发展动力的“新引擎”。象山法院始终坚持“乡村振兴的司法需求延伸到哪里,优质的司法服务就推进到哪里”的理念,以助力司法服务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关键点,积极拓宽司法服务范畴,为促进乡村振兴筑牢更坚实的司法根基和保障。(周芮 方璐)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