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劳动争议裁调对接工作,促进劳动争议源头治理、多元化解,河南省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总工会积极对接,通过“仲裁+工会”诉前调解联动模式,畅通绿色通道,快速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截至目前,人社部门联合总工会成功化解了100余起劳动争议案件,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86.5万余元。
坚持部门联动,健全长效机制
2024年,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总工会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劳动争议裁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方案》,通过机构设置、服务站前移、人员构成、经办流程等事宜,将工会法律服务站延伸至人社局仲裁院,在仲裁院立案大厅设立工会调解工作站,建立“仲裁+工会”诉前调解联动机制。总工会派驻一名调解员参与仲裁院案前调解工作,在诉前调解阶段充分发挥劳动仲裁与工会组织的合力,进一步夯实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体系。
创新工作方式,提升解纷实效
为提升基层预防化解劳动领域风险能力,使劳动争议裁调对接机制得以快速发挥作用,该示范区人社局联合总工会制定“愚公和谐号”素质提升培训方案,采用“理论+实操”的模式,分批次对基层调解组织负责人、调解员等进行能力培养。调解员通过在窗口接待群众并参与案件调解、旁听庭审活动、理论培训等方式,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常用调解方法和技巧,有效地提高了调解业务能力。
加强密切合作,高效化解矛盾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总工会密切配合,推动并完善诉前调解工作。人社部门在调处劳动争议案件时,对有调解意愿的双方当事人,立即联合总工会调解员,组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开展调解工作。在调解过程中,仲裁员与调解员相互配合,熟练运用各种调解技巧为企业、职工提供高质量的调解服务,引导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协商,努力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
下一步,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总工会将持续强化“仲裁+工会”的联动效能,相互支持、协作配合,不断提升劳动争议调解服务质效、完善劳动争议裁调对接机制,合力化解劳动纠纷,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李丽霞 卫桦桦)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