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上午9时30分,浙江省宁波市前湾新区公安分局杭州湾新区派出所走进一位中年女子,拿着一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指名要找社区民警王帅威。
经了解,该女子姓胡,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人,今年56岁。年过半百的她却因与家人失联被注销了户口,整整当了25年的黑户,直至前湾公安开展“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专项工作”,才让她重新拥有了“身份”。这天,收到了户口本和身份证的胡女士,为向王帅威表达感激之情,特地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
宁波前湾新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因开放而生,因开放而兴,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流动人口涌入,或投身社会建设,或谋求个人发展,“体量大、流动快”是他们的独特标签。正因如此,如何全方位、动态化掌握新区流动人口底数基本盘,确保各类风险隐患排查见底、消除清零,是前湾公安开展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
聚焦问题症结,宁波前湾公安从今年以来,立足区域特点,抓牢本地企业、出租房东等“牛鼻子”,迭代升级“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数据管人”的流动人口登记新模式,来一次流动人口底数大起底的同时,提高流动人口服务质量,稳步实现“底数清、情况明、管得牢”的工作目标。“黑户”胡女士,就是在推进专项工作的过程中发现的。
广域排摸,凝聚多元共治的最大合力
“您好,我们是前湾公安分局工作人员,来核查一下暂住登记情况,请出示一下身份证。您来新区多久了,有没有申请居住证,从事什么工作呢?”为了明确新区流动人口底数,前湾新区各个派出所的社区民警、辅警与流动人口保安正开展爬楼行动,进村入社区,挨家挨户敲门核查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登记情况。为了统一新区商会、店铺、企业代表思想,强化流动人口排摸力度,前湾公安主动对接社区村镇和辖区用工企业,召开了专题会商会、警企座谈会,统一思想认识;建立“所领导包片、社区民警包网格、协管员包点”工作机制,逐村逐企落实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结合“敲门”“扫楼”“清查”等行动全域开展人房登记,重点查找核实漏登漏采人员。
同时,坚持教育处罚相结合、以罚促改的工作导向,强化公安执法力度,倒逼房东、企业主落实主体责任。行动开展以来,处罚用人单位34家,形成一定的震慑效果。
科技赋能,激发联体智治的创新活力
流动人口工作既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笨方法”,更需要“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前湾公安打通与市场监管、住建等部门的数据壁垒,自主研发搭建“前湾码上报”信息登记平台,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实时申报流动人口信息;与本地企业建立“劳工信息”常态化报送机制,并制发“前湾码”将用工企业、居民小区等全量纳入平台管理。同时,以某住宅区为试点,将106个社会资源点位监控接入智能感知应用平台,通过组合模型滚动解析各楼栋实际人员居住情况。
“试点以来,该小区实时人口准确率提高了近40%,对我们摸清人口底数、减轻工作量有很大帮助。”前湾公安分局治安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
量化督导,增强担当作为的实干能力
抓流动人口管理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毕其功于一役,为了确保该项工作质效长期稳定,前湾公安出台了流动人口管理“5231”量化考核办法,即5个基础指标、2个管控指标、3个结果指标和1个态度指标,将重大案事件防范、未成年人保护等要素一并纳入评价体系,对各派出所流管质效进行常态评估。
同时,组建“问效”队伍,开展“线上核查、交叉互查、飞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现场交办推送并督促整改到位。截至10月底,累计开展各类检查64次,发现和纠正问题466个。
专项工作开展以来,前湾公安累计投入警力7000余人次,“前湾码上报”平台已收录131个小区、4303家企业信息,实现“统一收录、批量研判、下发流转、报错反馈”等基本功能;流动人口登记率、准确率和实有单位一标三实登记率、准确率从七八成提高至九成。截至2024年10月30日,前湾新区实有流动人口数突破30万大关,同比增长19.62%,绝对增长数约4.9万;排摸登记出租房屋约18.9万间,绝对增加数超7000间。
除了帮助胡女士“黑户转正”,宁波前湾公安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中还有着很多的感人肺腑的故事。正是因为前湾公安始终坚持将“打基础”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动力,才让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愿意在这片热土上安营扎寨。
“我们将以点滴之功行长久之事,一步一个脚印把这项工作推进下去。”前湾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张含烟 陆子牛)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