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桩桩、一件件群众关心的、时刻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小事做起,切实提升城市宜居水平,不断推动城市融合发展步伐,让城市发展更有为民的温度、便民的深度、惠民的广度。“幸福宜居舒心实事”是银川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的又一实践。
加快建设海绵城市
今年9月,银川市经历了一次长期而广泛的持续降雨,连绵不断的阴雨滋润了土壤,也让银川市的绿化用水困难得到缓解。银川地处西北内陆,年均降雨量不足200毫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844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2。因此,对于银川来说,每滴水都需要“精打细算”。
近年来,银川市坚持开源和节流并重,通过建设海绵城市,按照“留住天上水、用好黄河水、保护地下水、多元利用再生水”的思路和举措,致力于通过修复、重建水生态系统,消除或减轻水体污染,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同时,立足节约用水原则,留住宝贵的雨水资源,利用生态节水技术,提高用水效率,实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走进银川市第四十二中学和阅海第五小学校园,随处可见隐藏在小细节里的“海绵”设施。校园人行道和广场大部分采用透水铺装设计,每逢下雨,透水地面不仅可以渗透吸纳雨水,使校园在中小雨天路面无积水,还可以通过透水性铺装及下部透水垫层净化雨水。
自2022年入选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以来,银川市将海绵城市建设与“治水”和“治城”相结合,严格落实新建项目“海绵+”、改造项目“+海绵”要求,两年来实施120多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有效缓解了城市内涝问题,也增强了城市抵御暴雨灾害的“弹性”和“韧性”。
加速推进充电桩建设
近日,银川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城市基础配套设施项目(一期)三标段建设完成,已建成的1000多平方米充电场站里,45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60把充电枪全部完成安装,施工人员正在为这些设备制作电缆终端头,以便接线通电。“8月底,我们对湖畔嘉苑充电场站进行最后的通电调试,9月试运行。这个充电场站不仅安装了直流快充充电枪,还安装了12把液冷超充充电枪,最高充电功率可达480kW,新能源汽车15分钟内就能完成充电,满足快速充电需求。”该项目负责人马晓智说。
今年,银川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全面实施银川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城市基础配套设施项目一期29处充电场站代理建设,构建银川市全域充换电网络,打造城市“5公里换电服务圈、3公里充电服务圈”。截至目前,投入运营充电场站9个,累计充电次数8.4万余次,投资建设运营“四边一中心”换电站5座,在网换电车辆数合计162辆,累计换电总里程950万公里,换电总次数5.7万余次,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000余吨。
“综合考虑人流量密度等因素,布局覆盖居民区、物流园区、旅游景区等,让银川市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宁夏城市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以银川市民大厅充电场站为例,场站内共有75个车位,32台充电桩共64把枪,1台液冷超充共12把枪,均采用直流快充充电枪,并率先使用了最新的液冷超充技术,可在10~15分钟完成充电,轻松实现快速补能效果,满足市民多样化快速充电需求。目前内网施工已完成,后续可实现全智能化充电桩实时监控、业务对账、远程调度、设施维护,提供24小时线上服务及机动线下维护。
全面提升市区水环境
每天傍晚时分,家住金凤区天山熙湖小区的程雁和家人都会到典农河边散步。“在典农河边健身锻炼,空气清新,令人心情愉悦,生活在银川很幸福。”程雁笑着说。近年来,银川市水务局把治水兴水惠民生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落脚点,以绿色生态为底色,着力打造亲水近水乐水的公共空间,全面提升市区水环境,切实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针对银川市重点湖泊、水系及沟道等大型水面警示牌数量不足、部分沟道水系救生设备不足、监控设施不足等问题,今年,银川市“十心”实事提出,在典农河及市区重点排水沟增设警示牌1400余个,新增和修补围栏7000米,维修加固典农河溢流堰及翻修配套闸门2处,维修第二排水沟城市段植草砖2500平方米、堤顶道路4800平方米,配套救援设备400余处,视频监控点100余处,消除安全隐患,进一步提升银川市水域安全管理水平。
“银川河湖众多,水面安全不容忽视,现在典农河等水域周边都安装了围栏和警示牌,让人放心多了,幸福感和安全感都大大提高了。”市民魏女士看到典农河银川段安装防护设施后,不禁竖起大拇指。据了解,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溢流堰维修2处、植草砖维修2500平方米,安装视频监控80余套,配套警示牌900余个,完成总工程量的近60%。
大力开展河湖治理保护
银川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不断完善“物防”设施是水域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今年以来,银川市广泛利用横幅、标语、电子显示屏等宣传方式进行温馨提示,在河湖周围增设围栏、安全警戒线、警示牌,并配备救生圈等救援设施设备。同时对银川市水务局管辖及三区重点河段、沟道等大型水面进行安全调查,从源头上降低安全风险,避免发生安全事故,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记者了解到,作为美丽河湖建设的主轴线,目前典农河城区段已成为集防洪排水、湿地保护、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水系,陈家湖、华雁湖、七子连湖如珍珠般点缀在典农河沿线,成为市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去年以来,银川市针对典农河流域实施了第二排水沟、四二干沟、桑园沟等9条沟道综合治理,开展了阅海湖、陈家湖、凤凰公园湖、罗家湖等8处河湖水生态修复、水动力提升及再生水利用工程,总投资达8.5亿元。陈家湖、罗家湖等水质下降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典农河流域生态环境水平得到质的提升。
银川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大力开展河湖治理保护、水土流失防治、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域岸线管控等工作,达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记者 李鲲鹏 吴春霖)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