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综合性零工市场是江苏省首家数字化零工市场,在这里,主播们使用先进的直播录音棚进行岗位推介,求职者则可在独具特色的VR体验区内“沉浸式”体验工作场景……零工市场一头连着用人单位,一头连着劳动者,为双方架起“一站式”服务桥梁,是转变就业服务观念、降低供需对接成本的应有之义。
随着新业态新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的蓬勃兴起,带来了新的就业形态。与传统就业形态相比,新就业形态具有按需用工、灵活开放等特点,雇佣关系随供需双方对任务达成合意而建立、任务结束而结束,比如从事送餐服务的外卖骑手、居家工作的自由设计师等。
如何顺应新业态新经济的发展需求,更好地服务新就业形态下的劳动者群体?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新课题。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转变观念,认识到“灵活用工”不等于“打零工”,灵活用工群体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认识仍停留在过去,将这一群体片面理解为聚集在马路边、天桥下,以“日结”为主的劳动者,很不恰当,更脱离现实。同时也要看到,新就业形态下,对零工市场进行提档升级,不仅是促进就业的必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
采取“一站式”服务、集约化管理方式,正是顺应了零工市场的新变化、新需求。“一站式”服务,能够让劳动者的求职之路变得安心、舒心,更加彰显民生温度。近年来,南京已初步构建1个省市区共建的示范性零工市场以及6个区级零工市场,它们集岗位发布、求职登记、技能培训、法律援助等于一体,覆盖了求职的各个环节。截至今年6月,南京市零工市场日均提供就业信息超过3000条,开展人社惠民政策宣传500余次,高频次开展小而专的招聘活动150余场次,年均服务人次超过10万人。
更重要的是,与传统服务模式相比,新型零工市场通过数字赋能,正向“灵工”市场转变,促进就业质量提升。比如,位于栖霞区的数字化零工市场,覆盖栖霞区、南京经开区、仙林大学城以及都市圈地区,通过建设以信息化数字化平台为支撑的高标准“人才库”,实现招聘信息动态更新和在线匹配对接,减少求职者的无效工作搜寻时间,努力提高招聘就业的效率和精准性。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关系到千家万户,考验着城市的治理精度。面对新就业形态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一站式”服务,推动零工变“灵工”,一定能为求职者和企业充分做好服务,真正让新就业形态成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一环。(孙君文)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