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路20号的新马灯
顺天村大门口的“法宝”
重庆北路墙绘讲述江阴路街区的前世今生 记者 周馨 摄
傍晚时分,归家时候。
威海路20号,8盏新马灯,亮了;顺天村大门口,“小巷总理”拍拍“法宝”的独角,转身又回“法治lN巷”,下班还早;江阴路上,金鱼店里,大小鱼缸,鱼儿徜徉,店外墙绘,大鱼欢腾。
此时此刻,江阴路街区,安详又活跃,静谧又热闹。
江阴路,长400米,东起黄陂北路,西迄成都北路,周边是威海路、重庆北路。19世纪末填浜筑路,以跑马厅英籍职员名命名孟德兰路,1943年改今名。
今年,环江阴路完成了“一街一路”更新,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百年街区创新创意,居民日子更有滋味。今天,“宪法日”,就来听听别样的江阴路故事。
8盏马灯
这里,威海路20号。
12月,天黑得早,换成去年此时,到了晚上,小院子里就黑漆漆的。今年,不一样了,傍晚6时,院子里8盏马灯自动亮起,一直亮到晚上11时。
为啥亮到11时呢?下夜班的,最晚也该回来啦,阿拉的新马灯,为最后一个辛苦工作的邻居照亮回家路。
这个“光明需求”,一定要满足。今年,环江阴路街区更新,威海路20号一个改造项目就是——在院子里新装8盏马灯,为居民照亮回家路。
历史上,因为靠近跑马厅,江阴路周边有不少马房。威海路20号,曾经是跑马厅的马厩,后来改成民居。如今,这里住着21户居民,楼上7户,都是老住户,楼下14户,不少是在周边从事餐饮业的租客。日子一天天过,院子里,生活设施一天天陈旧,乱堆物,空间局促,心情也乱糟糟。
今年,威海路20号底楼院子,迎来了改造。其间,南京东路街道走访排摸,征询协调,最终完成了改造计划,更新了院内环境,整治了违法搭建,清走了乱堆物,也改善了邻里关系。
76岁的严玲玉最有感触,在这里住了50多年,算是“老土地”了,她说变化大,感觉好,也是有原因的。什么原因呢?说几件事,就清爽了。
早些年,威海路20号大铁门上,焊着一匹高头大马,奋蹄嘶鸣,很有气势。可是,居民们进进出出总觉得不大舒服。
为啥呢?这匹马,不是还原历史吗,这里老早不就是马厩吗?
居民们却说,马厩,阿拉晓得的,不要这么直白,好不好!
那怎么办呢?更新啊,拆掉这匹大马,大门干净利落,岂不是更好。
居民的心思,居委听明白了。既然居民说“不”,那就尊重居民的意愿,何况,这个意愿合情合理也合法。于是,今年“一街一路”更新后,大门上的奔马,不见了。
干净利落的,不只是大门。看看院子里,8盏马灯,样式很复古,功能很现代。你家院子里的灯,定时自动开关吗?反正,阿拉这里做到了!大门上的“奔马”换成了马灯,居民也舒坦了。
还有呢,院子中间,新装了高大的晾衣架,21户人家协商分配,一样样安排好。如今,乱晾晒,不存在的,好人家怎样讲规矩、讲体面,就看看阿拉院子的晾衣架吧。
另外,院子里,水泥地面,新铺的;乱堆物也都清空了,新来几只带轮子的大花坛,种上花花草草,能移动,方便摆造型,关键是,有了大花坛,乱停车是不可能了。
江阴居委会年轻的社工俞嘉麟全程参与了威海路20号更新,回头看看,他很想知道,“一街一路”,给小院子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什么呢?
严玲玉说,每天傍晚,从外面回来,看见8盏亮堂堂的马灯,就觉得家还是那个家,却又很不同了,从内到外,日子更体面、更敞亮。这样的体面和敞亮,是阿拉一件件协商出来的,当然,主心骨,是阿拉居委呀,谢谢侬!
居民的感谢,让“小巷总理”们更有干劲。
1只“法宝”
环江阴路,有两个居民区,一个是江阴居民区,一个是顺天村居民区。
成都北路顺天村大门口,站着一只卡通“法宝”。
“法宝”,是一只独角兽,就是中国法治史上大名鼎鼎的獬豸,象征公平正义,气势威风凛凛。不过,顺天村大门口这只“法宝”,一点也不吓人。
南京东路街道,上海的“城市之心”,城市原点,就在这里。“法宝”,獬豸家族新成员,是“城市之心”法治文明吉祥物,长相很特别——大眼睛,额头中间一只大角,脑袋左右各有一只小鹿角,有了这两只代表祥和的小鹿角,这只獬豸,显得温厚又可爱。
可爱到什么程度?有些居民一见到它,就忍不住要摸摸,太招人喜欢啦!
在顺天村,全村人都喜欢“法宝”,因为,法治,让百年顺天村受益良多。
顺天村,上海的基层立法联系点。这一年,顺天村,好事多,变化大。
今年1月16日,司法部、民政部共同命名新一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顺天村榜上有名。其实,去年4月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就已将南京东路街道确定为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的全国8个试点地区之一,顺天村有幸被列为首批“法治民意直通点”,上海多部地方立法,在顺天村经历了各种形式的民意征询,社区立法听证会也开了进来,“村民们”见世面开眼界,“高大上”的立法,原来触手可及。
法治社区,要接地气、入民心,更需要“党建+法治”引领,持续深耕“零距离家园”。
这一年,环江阴路“一街一路”更新,顺天村持续解决居民急难愁盼,不断激发“微治理”活力,形成了江阴路72号“美丽院落”、成都北路274弄59号“绿街坊”等一系列基层民主协商、有序参与社区治理的生动案例,居民们共同维护社区良好环境,积极参与法治家园创新实践。
这些变化,让顺天村多了一个别名——法治lN巷。
法治lN巷,翻译一下,就是,法治,在百年弄堂里。
法治lN巷,日子怎么样?55岁的居民王嵘,生在顺天村,长在顺天村。全村1000多户居民,凡是老住户,没有她不认识的。每天晚饭后,她习惯绕着顺天村遛弯儿,一旦发现路灯不亮了,窨井盖坏了,立马电话打起,消息发起来,从“小巷总理”到物业经理全知晓,简直就是“消息树”。
最近一年,王嵘发现,每天遛弯,能发报警的次数越来越少,没啥事发生啊。嗯,没事,好现象!
另一位是顺天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杨琛骅,见了面,居民们叫他——杨书记、小杨,五花八门,大家叫得开心,85后杨琛骅答应得更开心。他说,做居民们的好朋友,平常见面多打招呼,关键时候一呼百应。
这一年里,法治lN巷,“党建+法治”,更多居民有序参与街区治理,越来越舒心的街区环境,也带动了高效能治理,人人都能感受到归属感、荣誉感。
百年顺天村,法治lN巷,就像申城所有的百年老弄堂一样,底蕴深厚;街区更新,诸多创意,又让风清气正的秩序感里多了灵动气韵。
你看,微风里,弄堂花坛枝叶上翻飞着一只只“手工蝴蝶”,蝴蝶翅膀上,写着居民们的法治感悟,三言两语,精辟独到,都是原创。当然,天天守在大门口的“法宝”,更是独家原创。
顺便说一句,“法宝”为啥长成了温和可爱的独角兽?那是居民们的心愿,吉祥物设计的过程,也是广泛征集居民意愿的过程,几种设计方案,居民们投票选择了自己心中的“法宝”。
3幅墙绘
这一年,环江阴路,3幅墙绘,弹眼落睛。
一匹大眼睛的小胖马,火红刘海,绿领结,紧握单杠,克服地球引力,努力引体向上。
小胖马,画在墙上。这里是重庆北路328弄市民健身步道,今年10月刚刚开通。一头在重庆北路,一头在江阴路,中间是150米长的塑胶健身步道;步道一侧,满墙彩绘,卡通小马,是主角,嘻嘻哈哈的小朋友,也是主角,神情动作,生动有趣,要是他们会说话,没准儿最想说——“娃哈哈,娃哈哈,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
这条健身步道,名副其实的窄巷步道,不知道全上海有没有第二条。窄巷,过去没路灯,更不可能有健身步道,晚上走路踉踉跄跄。更新后,晚间照明亮堂堂,爱夜跑的也能畅快跑,一路跑一路欣赏墙绘,只觉得童趣盎然,男女老少都喜欢,就连拍婚纱照的也要来留个影。
这一墙“欢乐彩绘”,来自今年街区更新的居民创意。恰巧,上半年酝酿彩绘时,《上海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正在基层立法联系点征询市民意见,头脑风暴中,居民们说,阿拉这里过去有跑马厅,如今有健身步道,锻炼身体的卡通小马画墙上,乐呵呵的健身娃娃也画墙上,主题就是——我健康,我快乐!
“欢乐彩绘”,风格诙谐,意趣无穷,看得人满心欢喜;出了健身步道,沿着江阴路往黄陂路走,路口,留步,抬头,“中国邮政”赫然在目,邮局外墙上,满墙层峦叠嶂、只此青绿,看得人心里一下子跳出四个字——大气磅礴!
想象一下,在上海的原点,从“中国邮政”出发,千里江山,邮路蜿蜒,朝发夕至,使命必达,何等酣畅淋漓!
这一墙“奔赴彩绘”,也来自今年街区更新的居民创意。居民们说,“城市之心”的街区彩绘,就要有上海格调、江南韵味、中国气派!
第三幅墙绘,说的是江阴路街区的前世今生和未来,就叫“江阴故事”吧。
100多年前,江阴路,跑马厅闻名沪上;20世纪80年代,江阴路花鸟市场举办了上海第一次花卉交易会;20世纪90年代,江阴路花鸟市场达到顶峰;2001年,花鸟市场搬迁,还路于民。
今天,重庆北路,墙上——一匹骏马,拉着一辆豪华马车,一路向前,这是100多年前的江阴路;花花草草,一串串蝈蝈笼,几只鸟笼,遛鸟的白胡子老爷爷,这是20世纪90年代的江阴路;咖啡店、旋转楼梯、共享空间、元宇宙,这是当下的江阴路。
“你看,上面这几只鸟笼、蝈蝈笼,是阿拉建议画上去的,这是江阴路花鸟市场的标志呀。”75岁的汪海英也是江阴路上的“老土地”,这一墙彩绘,她对家的记忆,在里头,对家的畅想,也在里头。
我问她,几年后,江阴路会是啥模样?
她想了想,拿出手机,放了一段小视频,正是“江阴故事”;她把“江阴故事”微信发给海外亲友欣赏,亲友们赞叹,想不到,江阴路,这么漂亮!
“老土地”微微一笑,何止漂亮,更要悠然自在,近悦远来——更新之后,这,就是百年江阴路街区的青春模样!(记者 姚丽萍)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