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南路人行横道线上首次铺设了过街盲道
沿街新增的艺术座椅,配有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和太阳能无线充电装置 记者 徐程 摄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当年上海世博会的盛况犹在眼前;如今,致力于全要素考虑、系统化设计、精细化改造的上南路焕新落地,成为人民城市的生动实践。
全国首条过街盲道、首条没有明显可见箱体的城市道路、首创的隐藏式升降充电桩……经过两个月的改造提升,浦东新区上南路作为被重点打造的全要素示范道路正式掀开面纱。今天,记者实地走访,在这条近450米的道路上打卡各色“彩蛋”。
细节彰显温度
上南路位于世博园区,中华艺术宫等标志性建筑在银杏树的映衬下,更显高大巍峨。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无障碍设施等细节,是城市温度的重要体现。过去人们常见的盲道多数建在人行道等处,记者看到,在上南路口过街的人行横道线上,首次铺设了过街盲道,并在路口的人行道安装了盲文禁车柱,提高语音播报的指向性,打通了无障碍过街的堵点和断点。
同时,针对世博区域客流量较大的情况,沿街新增的座椅不但有实用价值,还加入了人文、科技、低碳元素。东华大学环艺研究院设计总监鲍李然介绍,该项目团队与东华大学合作,在上南路打造了“全城热恋”(爱心公益)、“先进制造”(科技时尚)、“国潮文艺”(传统文化)3大主题具有故事性和文化内涵的28款54件艺术座椅,首次将艺术展示品延伸到道路空间,让艺术融入生活。
与众不同的是,有的座椅不但能供人休憩,还通过太阳能光伏满足游客充电的需求,在座椅内还“藏”着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可以用来应对突发的疾病。还有一个白色翅膀状座椅,造型艺术感十足,鲍李然揭开了这个“彩蛋”的谜底,“到了夜晚,在灯光下,翅膀会变幻为不同色彩,成为很多人的打卡点。”
节碳赋能,也是项目改造后的一大亮点。比如,创新性地将世博大道、上南路口的闲置地块纳入改造范围,与中国邮政深度合作,开设了以“智慧科技+云南帮扶”为理念的主题邮局——云朵邮局。这里曾是上海世博会沙特馆的所在地,原本因地下变电站而闲置,如今上海首座儿童友好的双碳主题公园——云朵公园悄然“浮现”,充分考虑儿童视角,以趣味形式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引导人们走向低碳生活。
科技提升“颜值”
记者了解到,焕新的上南路“颜值”提升背后,使用了多项科技新方案“加持”。浦东新区建交委架空线入地指挥部工程组组长张天祥介绍,“我们将原有挤占道路空间的各类路面设施,如线、杆、箱通过合并、下沉、改造,最大限度减少或隐蔽,成为国内首条没有明显可见箱体的城市道路。通过整体设计,跨行协调,打通了道路治理主脉络。”
同时,人们常见的道路窨井盖也不见踪迹。原来,通过打造“隐形”井盖,对上水、电力、燃气、信息、市政雨污水等133个井盖全部作了隐形化处理,极大提高了路面平整度,也避免盲道被井盖阻断。此外,建设了全国首创的隐藏式升降充电桩,既不占用城市空间,又提高了人行道的通勤能力。
据了解,上南路城市微更新项目已入选2023年《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案例库、住建部全国城市管理精细化典型案例。目前浦东新区已在上南路、前滩部分路段打造了全要素示范道路,今后还将复制推广到其他区域。 (记者 宋宁华)
编辑:李超